花粉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花粉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有阵发性喷嚏等典型症状。其注意事项包括:花粉防护上,关注花粉浓度,高浓度时少外出,外出戴口罩、眼镜,回家清洗鼻腔和面部;生活环境方面,保持室内清洁,选花粉浓度低时开窗,不种致敏植物;饮食上,避免致敏食物,均衡饮食,忌辛辣油腻;运动时选合适时间地点,运动后清洁;心理上保持良好心态。特殊人群中,儿童防护动作要轻柔,家长密切观察、谨慎用药;老年人告知病史,注意防护,及时就医;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严重时遵医嘱用药;患其他疾病者,如哮喘、心血管疾病患者,重视病情,咨询医生合理用药。
一、了解花粉过敏性鼻炎
花粉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花粉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二、花粉过敏性鼻炎的注意事项
1.花粉防护方面
了解花粉浓度:关注当地花粉浓度预报,花粉浓度高时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5点到10点,这是花粉扩散的高峰期。可通过气象部门网站、相关APP等渠道获取信息。不同地区花粉飘散的时间和浓度存在差异,例如北方地区春季花粉以柏树、桦树等为主,南方地区秋季花粉可能以豚草等为主,患者应熟悉本地花粉情况。
佩戴防护用品:外出时佩戴口罩,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挡花粉吸入。同时佩戴眼镜或墨镜,防止花粉接触眼睛。若在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回家后及时清洗鼻腔和面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去除鼻腔内的花粉颗粒。
2.生活环境方面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吸尘器,减少灰尘和花粉在室内的积聚。空调滤网也要定期清洗,避免其吸附的花粉再次吹出。
注意开窗时间:选择花粉浓度低的时候开窗通风,如雨后空气较为清新,花粉浓度相对较低。避免在花粉飘散高峰时段开窗,可在晚上或清晨进行短时间通风。
避免种植致敏植物:不要在室内外种植易致敏的花卉植物,以防花粉诱发过敏。对花粉过敏的人也不建议在室内摆放鲜花,尤其是在花粉季。
3.饮食方面
避免食用致敏食物:部分花粉过敏患者可能存在食物交叉过敏现象,例如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可能对苹果、梨等蔷薇科水果过敏;对蒿草花粉过敏的人,可能对芹菜、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过敏。患者可通过过敏原检测了解自身食物过敏情况,避免食用相关致敏食物。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过敏症状。但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鼻黏膜充血,使症状加剧。
4.运动方面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地点:尽量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和场所运动,可选择在室内运动,如健身房、室内游泳馆等。若选择户外运动,可在花粉浓度低的傍晚进行,且尽量选择远离花草树木的场地,如空旷的广场、塑胶跑道等。
运动后注意清洁:运动出汗后,皮肤毛孔张开,更容易接触花粉等过敏原。运动结束后应及时洗澡、更换衣物,清洗鼻腔,防止花粉残留诱发过敏。
5.心理方面
保持良好心态:花粉过敏性鼻炎易反复发作,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过敏症状。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家长要帮助儿童做好防护,儿童鼻腔黏膜较为娇嫩,在清洗鼻腔时动作要轻柔,可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清洗器。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过敏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有无频繁揉鼻、抠鼻、打喷嚏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儿童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可能含有不适合儿童使用的成分。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能力受限,外出时更要注意防护,行动不便者可由家人陪同。若过敏症状严重,可能会影响呼吸,导致缺氧,进而加重基础疾病,所以要及时就医治疗。
3.孕妇
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抗过敏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孕期若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应优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佩戴口罩等。
若症状严重必须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定期产检。
4.患有其他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哮喘的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要更加重视病情,因为花粉过敏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应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按医嘱规律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部分抗过敏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压、心率等,用药前要咨询医生,评估药物安全性,避免加重心血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