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增生性咽喉炎
滤泡增生性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下淋巴组织受刺激后形成大小不一滤泡的常见疾病,病因包括感染、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过敏等因素;症状有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咳嗽、咽痛等;诊断依靠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和喉镜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改善环境、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注意口腔卫生)、药物治疗(含漱液、含片、抗生素、抗过敏药)和物理治疗(激光、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不良刺激、预防感染以及积极治疗过敏。
一、定义与病理
滤泡增生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部疾病,主要是指咽喉部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后出现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滤泡。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使得淋巴细胞聚集,进而导致滤泡增生。这种增生的滤泡可出现在咽后壁、舌根等部位。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是常见原因。例如,感冒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咽喉部炎症,长期反复感染可促使滤泡增生。
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粉尘多、化学气体刺激的环境中,咽喉部黏膜持续受到不良刺激,容易引发炎症和滤泡增生。
3.生活方式因素: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经常大声说话或长时间唱歌;长期吸烟、酗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损伤,增加滤泡增生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4.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或过冷的食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久而久之引发滤泡增生。
5.过敏因素: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螨、食物等,过敏反应可累及咽喉部,引起炎症和滤泡增生。
三、症状
1.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东西,咳不出又咽不下,这种异物感在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进食时一般不受影响。
2.咽干咽痒:咽喉部黏膜炎症导致分泌物减少,引起咽干,同时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可产生痒感,患者常不自觉地清嗓。
3.咳嗽:由于滤泡刺激咽喉部神经,可引起刺激性咳嗽,一般为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痰。
4.咽痛:炎症较轻时,咽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在吞咽、说话过多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后加重。
四、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咳嗽、咽痛等的发生时间、程度、变化情况等。
2.体格检查:使用压舌板观察患者的咽喉部,可见咽后壁、舌根等部位有散在或成簇的滤泡增生,呈颗粒状或丘状隆起,颜色可与周围黏膜相同或略红。
3.喉镜检查:对于症状不典型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行喉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咽喉部的病变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可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
调整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戒烟戒酒,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2.药物治疗
含漱液:常用的有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可清洁口腔和咽喉部,减轻炎症。
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具有清凉止痛、消炎的作用。
抗生素:如果存在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抗过敏药物:对于因过敏因素引起的滤泡增生性咽喉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
3.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能量消除增生的滤泡,但可能会引起局部黏膜损伤,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通过低温等离子技术使滤泡组织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咽喉部黏膜比较娇嫩,病情发展可能较快。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避免孩子过度哭闹、喊叫,以免加重病情。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剂量,优先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不建议低龄儿童进行激光或等离子等有创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恢复能力较差。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状态,用药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一般先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如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等。如需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七、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3.避免不良刺激:避免过度用嗓,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预防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5.积极治疗过敏: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已知对某些物质过敏,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