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炎,是引起膝前痛的常见原因,指髌骨软骨慢性损伤后出现系列病理改变形成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其病因包括生物力学、创伤、解剖、营养和年龄因素。症状有疼痛、打软腿、关节弹响和肿胀。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关节镜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关节镜手术、髌股关节置换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运动员、肥胖人群和孕妇需注意相应事项,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姿势、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加强膝关节保护和合理饮食。
一、髌骨软化症的定义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炎,是引起膝前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指髌骨软骨在慢性损伤后,出现肿胀、龟裂、破碎、侵蚀、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从而形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炎。
二、髌骨软化症的病因
1.生物力学因素:膝关节长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髌股关节的磨损,如自行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是本病的常见原因。
2.创伤因素:直接外力撞击髌骨,或膝关节扭伤等,可引起软骨损伤,导致髌骨软化症。
3.解剖因素:高位髌骨、髌骨半脱位、膝内翻或膝外翻等解剖结构异常,可使髌股关节的应力分布不均,增加髌骨软骨的磨损。
4.营养因素:关节软骨的营养主要来自于关节滑液,当滑液成分改变或供应不足时,可影响软骨的代谢和修复,导致髌骨软化症。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变,弹性和耐磨性降低,容易发生损伤,因此中老年人更容易患髌骨软化症。
三、髌骨软化症的症状
1.疼痛:初期为膝部隐痛、乏力,以后疼痛逐渐加重,上下楼梯、下蹲、久坐起立等动作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在屈膝久坐时也会出现疼痛。
2.打软腿: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突然发软,有要跪倒的感觉,有时可伴有剧烈疼痛。
3.关节弹响:膝关节屈伸时,可出现清脆的弹响声,有时还可伴有摩擦感。
4.肿胀:部分患者可出现膝关节肿胀,一般为轻度肿胀,多在劳累或长时间行走后加重。
四、髌骨软化症的诊断
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膝关节疼痛、打软腿、关节弹响等,可初步诊断髌骨软化症。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股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CT和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髌骨软骨的损伤情况。
3.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检查是诊断髌骨软化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髌骨软骨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并可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髌骨软化症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以减轻髌股关节的压力。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理疗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药物,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屈伸锻炼等,可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减轻髌股关节的压力。
2.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症状较轻、软骨损伤较小的患者,可通过关节镜进行软骨修复、滑膜切除等手术。
髌股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症状严重、软骨损伤较大的患者,可通过手术置换髌股关节,以改善关节功能。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的关节软骨退变明显,更容易患髌骨软化症。因此,老年人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老年人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
2.运动员:运动员的膝关节长期受到高强度的训练和磨损,更容易患髌骨软化症。因此,运动员应注意科学训练,避免过度训练,同时应加强膝关节的保护,如佩戴护膝等。在运动前,运动员应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减少关节损伤的发生。
3.肥胖人群:肥胖人群的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患髌骨软化症。因此,肥胖人群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可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
4.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体重增加、激素水平改变等,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导致髌骨软化症的发生。因此,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同时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七、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姿势:站立和行走时,应保持挺胸收腹,避免弯腰驼背,以减轻膝关节的压力。
2.合理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如长时间跑步、爬山等。在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减少关节损伤的发生。
3.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髌骨软化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4.加强膝关节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外伤和过度磨损,如佩戴护膝、避免长时间蹲坐等。
5.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蔬菜、水果等,以增强关节的营养和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