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和咽喉炎的区别
咽峡炎是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病因上,两者都有感染因素,咽峡炎多由病毒引起,还与环境有关,咽喉炎与不良生活习惯、过敏等相关。症状方面,咽峡炎有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发热等,咽喉炎有咽痛、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咳嗽等。检查方法都包括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上都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过敏体质者,患这两种病时在观察、用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一、定义
1、咽峡炎:咽峡是指上至软腭游离缘,下至会厌上缘的环形区域,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咽炎。
2、咽喉炎:是指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发生的炎症,涉及范围更广,包含咽腔和喉腔的炎症。
二、病因
1、咽峡炎
感染因素:多由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少数由细菌感染导致,如链球菌。在儿童中,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受病毒侵袭引发咽峡炎。成人若生活方式不佳,如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致免疫力下降时,也易患病。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高温、干燥或粉尘多的环境,易诱发咽峡炎。
2、咽喉炎
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感染同样常见,如流感病毒、葡萄球菌等。此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可能引发。对于经常用嗓的人群,如教师、歌手,咽喉黏膜易受损,感染风险增加。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咽喉黏膜,引发炎症。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也可能诱发过敏性咽喉炎。
三、症状
1、咽峡炎
咽痛:多为轻度至中度疼痛,吞咽时疼痛可能加剧。儿童可能因疼痛而出现烦躁、哭闹、拒食等表现。
口腔疱疹或溃疡:在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水疱破溃会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体温可超过38.5℃,发热一般持续24天。
2、咽喉炎
咽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轻微刺痛、灼热感或较剧烈疼痛,吞咽时疼痛明显,严重时可放射至耳部。
咽喉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不出、咽不下,尤其在吞咽口水时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不明显。
声音嘶哑:喉部炎症累及声带时,可出现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完全失音。
咳嗽:咽喉部黏膜受刺激,可引发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部分患者晨起时可能会咳出黏痰。
四、检查方法
1、咽峡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咽峡部,可见上述疱疹、溃疡等典型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时,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也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
2、咽喉炎
体格检查: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观察到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声带是否有水肿、小结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同样进行血常规检查判断感染类型,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过敏原检测,以排查过敏性咽喉炎。
五、治疗
1、咽峡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温水,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安抚情绪,保证营养摄入。因多由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一般1周左右可恢复。
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发热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烧药。还可使用含片、喷雾剂等药物缓解咽痛症状。
2、咽喉炎
一般治疗:减少用嗓,避免过度发声。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过敏性咽喉炎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使用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喉部炎症、缓解声音嘶哑。咳嗽症状明显者,可使用止咳药物。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
咽峡炎和咽喉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如精神状态、体温、饮食情况等。一旦发现孩子烦躁不安、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
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对于患咽峡炎的儿童,因其口腔疱疹或溃疡会引起疼痛,可准备一些微凉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酸奶、粥等,避免过烫、过硬食物刺激口腔。
2、孕妇
孕妇患咽峡炎或咽喉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应优先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多饮水、多休息、调整饮食等。
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切不可自行用药。
3、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患咽峡炎或咽喉炎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且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炎等。因此,患病后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合理用药。
4、过敏体质者
对于过敏体质者,患咽喉炎可能与过敏因素密切相关,应尽量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在使用药物时,要警惕药物过敏反应,用药过程中若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