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如何缓解
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通过检测了解自身过敏原并采取如花粉季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等防护措施;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内过敏原等减轻炎症,使用时要注意不同人群操作要点;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多种药物,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免疫治疗针对病因,适用于特定患者,分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生活方式上要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若症状严重不缓解、出现并发症或接受免疫治疗则需及时就医或定期复查。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了解自身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确定对何种物质过敏,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过敏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经常户外活动的人对花粉过敏的可能性较大;有养宠物习惯的人可能对动物皮屑过敏。
2.采取防护措施: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鼻腔,减少花粉残留。对于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套。对于动物皮屑过敏者,避免接触宠物,若无法避免,尽量让宠物待在室外或其他通风良好的区域。
二、鼻腔冲洗
1.原理和作用:鼻腔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方法。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和炎症介质,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鼻腔冲洗器,按照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操作。一般建议每天冲洗12次,每次使用200300毫升的冲洗液。在冲洗时,身体前倾,头部稍微偏向一侧,将冲洗器的喷头插入一侧鼻孔,轻轻挤压冲洗器,使冲洗液从另一侧鼻孔流出。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呛咳或耳部不适。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家长的协助和指导,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鼻腔冲洗器,注意冲洗的力度和角度,避免冲洗液进入耳朵。孕妇和老年人在进行鼻腔冲洗时,也需要注意动作轻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三、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常见的药物有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
2.抗组胺药: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等。
3.减充血剂:可以收缩鼻腔血管,缓解鼻塞症状。但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常见的药物有麻黄碱滴鼻液、赛洛唑啉滴鼻液等。
4.白三烯调节剂:可以抑制白三烯的活性,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适用于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见的药物有孟鲁司特钠等。
5.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孕妇在使用药物前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减充血剂,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四、免疫治疗
1.原理和适用人群: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性鼻炎病因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多种过敏原过敏或有发展为哮喘风险的患者。
2.治疗方法:分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方式。皮下注射免疫治疗需要在医院进行,按照疗程定期注射过敏原提取物;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则可以在家中进行,每天将过敏原提取物滴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程一般为35年,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进行免疫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孕妇在怀孕期间一般不建议进行免疫治疗,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老年人在进行免疫治疗时,要注意身体的耐受性,如有基础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五、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整: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菠菜、胡萝卜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要注意环境的选择,避免在花粉浓度高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减轻过敏症状。
六、就医建议
1.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如果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仍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出现并发症:如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合并了哮喘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3.定期复查: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也可以随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