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后遗症
胫腓骨骨折术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关节僵硬因长时间固定、疼痛肿胀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影响生活且加速退变,需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肌肉萎缩因患肢活动少等引起,影响肢体功能和关节保护,固定期就应开始等长收缩训练;创伤性关节炎由关节面不平整等引发,表现为疼痛肿胀,早期可保守治疗,要减少关节负重;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与多种因素有关,会致患肢疼痛不能正常活动,可能需再次手术,要加强营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卧床、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等,会致下肢不适甚至危及生命,术后要鼓励活动,高风险者可能需用抗凝药,不同情况患者应对各并发症时都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关节僵硬
1.原因:胫腓骨骨折术后,由于长时间固定,关节活动减少,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会发生粘连和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此外,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也会使患者不敢活动关节,进一步加重关节僵硬。
2.影响:关节僵硬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行走、上下楼梯、穿衣等动作都会变得困难。长期的关节僵硬还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并发症,加速关节退变。
3.应对措施:术后早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要适当放慢。女性患者可能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在康复训练时需要更加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有其他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效果。
二、肌肉萎缩
1.原因:骨折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锻炼,导致肌肉纤维变细、肌肉体积缩小。另外,骨折后的疼痛和心理因素也会使患者减少患肢的活动,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
2.影响:肌肉萎缩会导致患肢力量减弱,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增加再次受伤的风险。同时,肌肉萎缩还会影响关节的保护作用,加速关节的退变。
3.应对措施:在骨折固定期间就应开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以维持肌肉的张力。拆除固定后,逐渐增加肌肉的负荷训练,如进行抬腿、踮脚等动作。年轻人恢复能力较强,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频率;老年人则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受伤。男性患者肌肉相对发达,在康复训练中可以着重进行力量训练;女性患者可适当增加一些柔韧性训练。有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肌肉萎缩的恢复可能会更困难,需要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
三、创伤性关节炎
1.原因:如果骨折累及关节面,导致关节面不平整,或者骨折愈合不良,关节的力学结构发生改变,在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长期磨损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2.影响:创伤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功能会逐渐丧失,甚至导致残疾。
3.应对措施:对于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早期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患者应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剧烈运动。肥胖患者要注意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加重的情况,需要注意保暖和休息。有风湿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四、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1.原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骨折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例如,胫骨中下1/3处骨折,由于该部位血液供应较差,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影响: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会导致患肢长期疼痛、肿胀,不能正常负重和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长期的骨折不愈合还可能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3.应对措施:对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如植骨术等。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能力较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积极的治疗。女性患者在孕期或哺乳期发生骨折,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和手术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以提高骨折愈合的可能性。
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原因:骨折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下肢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同时创伤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外,年龄较大、肥胖、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因素也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影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
3.应对措施: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年龄较大的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使用抗凝药物要谨慎,防止月经量过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