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的分类有几种类型
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包括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不同类型有其各自症状和处理方式,如先兆流产可保胎或终止妊娠,稽留流产处理较困难需检查凝血等;人工流产包括手术流产(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和药物流产,手术流产有多种并发症,药物流产可能需清宫;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大孕妇和多次流产史女性在流产前后有不同注意事项,孕妇流产后要注意休息、营养、卫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自然流产
1.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继而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检查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若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B超证实胚胎存活,可继续妊娠;若临床症状加重,B超发现胚胎发育不良,血hCG持续不升或下降,表明流产不可避免,应终止妊娠。孕妇年龄较大、有多次流产史、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对于此类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情绪稳定,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胎治疗。
2.难免流产: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此时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重或出现阴道流液(胎膜破裂)。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或略小。一旦确诊为难免流产,应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3.不全流产: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妇科检查见宫颈口已扩张,宫颈口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子宫小于停经周数。对于不全流产,需要及时进行清宫术,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完全流产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并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5.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若已到中期妊娠,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子宫较停经周数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稽留流产处理相对困难,因为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不易分离,而且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造成严重出血。因此,处理前需要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并做好输血准备,可先使用药物促进胚胎组织软化、排出,必要时进行清宫术。
6.习惯性流产: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及3次以上者。近年常用复发性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改为连续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血栓前状态等。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夫妻双方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下次妊娠前,应进行孕前咨询和评估,妊娠后要加强孕期监护,采取适当的保胎措施。
7.流产合并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等,有可能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时感染可扩展到盆腔、腹腔乃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患者除了有流产的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治疗时需要先控制感染,再根据情况处理宫腔内残留组织。
二、人工流产
1.手术流产:通过手术方法终止妊娠,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以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妊娠物从宫腔内吸出。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014周,通过机械或药物方法使宫颈松软,然后用卵圆钳钳夹胎儿及胎盘。手术流产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漏吸或空吸、吸宫不全、感染等。因此,手术流产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术后要注意休息和护理,避免感染。
2.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40岁的健康妇女。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药物来终止早期妊娠,常用药物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无需宫腔操作,痛苦小。但药物流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流产不全、出血时间长等问题,若药流失败或出现大量出血等情况,仍需进行清宫术。药物流产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禁忌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服药后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和妊娠物排出情况,定期复查。
特殊人群在流产相关情况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年龄较大的孕妇,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流产前后需要更加关注身体状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身体恢复。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再次流产后发生宫腔粘连、不孕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术后应遵医嘱进行复查和治疗,必要时可采取预防粘连的措施。孕妇在流产后,身体较为虚弱,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1个月,以防止感染。若流产后出现发热、腹痛、阴道流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