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流产是什么意思
过期流产又称稽留流产、“胎死不下”,指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宫腔未及时自然排出,典型表现有早孕反应消失、子宫不增大等。病因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病症及不良习惯、父亲精子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如超声和血β-hCG检测。其影响因年龄、性别(男性也有关联)、生活方式、病史而异,高龄、有不良生活方式和复杂病史女性受影响更大。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如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手术治疗(刮宫或钳刮术)和特殊情况的凝血功能纠正。预防强调孕前检查、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管理慢性疾病。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多次流产史女性、慢性疾病女性需采取针对性注意事项。
一、过期流产的定义
过期流产又称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在中医理论中也被称为“胎死不下”。典型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若已到孕中期,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口未开,子宫较停经周数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二、过期流产的病因
1.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染色体数目异常如三体、X单体、三倍体等,结构异常如染色体易位、断裂、缺失等。
2.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慢性肝肾疾病或高血压等;生殖器异常,如子宫畸形、子宫肿瘤等影响胚胎着床发育;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等;强烈应激与不良习惯,如手术、直接撞击腹部、性交过频、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忧伤等精神创伤;过量吸烟、酗酒、过量饮咖啡、吸食毒品等。
3.父亲因素:精子的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自然流产。
4.环境因素:过多接触放射线和砷、铅、甲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流产。
三、过期流产的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对于有停经史、曾有早孕反应、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胎动消失等情况要高度怀疑。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可明确妊娠囊的形态、有无胎心搏动或胎儿形态,以判断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测定血β-hCG水平也有助于判断妊娠情况,若其值持续不升或下降,提示可能发生了流产。
四、过期流产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1.年龄:年轻女性发生过期流产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恢复,身体通常能较快恢复正常,对再次怀孕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高龄女性(年龄≥35岁)本身卵子质量下降,发生过期流产后,子宫内膜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内分泌调节也需要更久的时间恢复,再次怀孕时发生复发性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妊娠期并发症等的风险相对较高。
2.性别:虽然过期流产本身是女性怀孕相关的问题,但在整个治疗和恢复过程中,男性伴侣也应给予支持和关注。同时男性精子质量异常可能是导致过期流产的原因之一,因此夫妻双方都应进行相关检查。
3.生活方式: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如吸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发生过期流产后,若不改变生活方式,不仅身体恢复会受影响,再次怀孕时发生流产的风险依然很高。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的女性,在发生过过期流产后,身体恢复相对较好,再次怀孕成功的几率也相对更高。
4.病史:既往有多次流产史、子宫手术史、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女性,发生过期流产后,病因往往更加复杂,治疗和恢复也更具挑战性。如本身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女性,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为下次怀孕创造良好条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发生流产的风险较高,孕期可能需要更多的监测和特殊治疗。
五、过期流产的治疗
1.药物治疗:可使用促进子宫收缩及软化宫颈的药物,如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使胎儿和胎盘排出。在用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2.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常采用刮宫术或钳刮术。对于子宫较大、妊娠月份较长者,为减少术中出血,可在术前通过药物等使宫颈口充分扩张。手术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3.特殊情况处理: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先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待好转后再行刮宫或引产。
六、过期流产的预防
1.孕前检查:夫妻双方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包括染色体检查、生殖系统检查、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2.改善生活方式:女性在备孕及孕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
3.避免危险因素:尽量减少接触有害物质和放射线。
4.慢性疾病管理:患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备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将病情控制稳定,并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怀孕及孕期注意事项。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要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备孕前要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孕期增加产检次数,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再次怀孕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孕期要更加小心谨慎,必要时可采取保胎措施,如卧床休息、补充孕激素等。
3.患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在治疗过期流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原发病对治疗的影响,如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与原发病治疗的相互作用。在再次怀孕前后应积极与内科及妇产科医生沟通,共同管理孕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