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要多久才不肿
髌骨骨折肿胀的恢复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23周明显减轻,完全消除可能需36个月甚至更久。影响因素包括骨折严重程度(简单裂纹骨折消肿快,粉碎性骨折慢)、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消肿慢,手术治疗若成功可较早康复锻炼利于消肿)、个人体质(年轻人恢复快,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慢)、康复护理(合理锻炼和护理利于消肿)。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年轻人勿过度活动,老年人防并发症,特殊病史人群要控制基础病。促进肿胀消退措施有一般护理(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抬高患肢)、康复锻炼(循序渐进)、药物治疗(遵医嘱),特殊人群如儿童需密切观察、孕妇治疗康复谨慎、肥胖人群控制体重。
一、髌骨骨折肿胀的一般恢复时间
髌骨骨折后肿胀消退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一般的髌骨骨折在23周左右肿胀会有明显减轻。这是因为在骨折后的初期,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随着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启动,炎症逐渐消退,渗出减少,肿胀会开始缓解。不过,要完全消除肿胀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骨折部位需要不断地进行修复和重塑。
二、影响肿胀消退时间的因素
1.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类型不同,肿胀消退时间差异较大。如果是简单的裂纹骨折,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肿胀通常在23周明显减轻,3个月左右基本能完全消肿。而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块较多,对周围的血管、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严重,出血和渗出较多,肿胀消退时间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6个月甚至更久。
2.治疗方式:治疗方法的选择对肿胀消退有重要影响。保守治疗,如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情况。这种治疗方式避免了手术创伤,但由于需要长时间固定,关节活动受限,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可能较慢,一般完全消肿时间会在36个月。手术治疗能更准确地复位骨折,但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术后早期肿胀可能会更明显。不过,如果手术成功,骨折固定牢固,患者能更早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通常34个月肿胀能基本消除。
3.个人体质:年龄方面,年轻人身体机能较好,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强,骨折后肿胀消退相对较快。例如,2030岁的年轻人,在骨折后积极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肿胀在23个月基本能完全消失。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循环减慢,骨折愈合和肿胀消退都相对较慢,可能需要6个月甚至更久。此外,本身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的修复能力和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肿胀消退时间也会延长。
4.康复护理:康复锻炼对于肿胀消退至关重要。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如果患者能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锻炼,肿胀消退时间会明显缩短。相反,不进行康复锻炼或过早、过度活动,都可能导致肿胀加重或消退延迟。另外,护理措施也会影响肿胀消退。如抬高患肢,能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也有利于肿胀的消退。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人:年轻人恢复能力较强,但可能容易因急于恢复而过度活动。在骨折恢复期间,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避免过早负重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和导致肿胀反复。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骨折后恢复缓慢。在护理上要更加细心,除了保证营养摄入外,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由于老年人可能行动不便,要定期帮助其翻身、拍背,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在康复锻炼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特殊病史人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和肿胀消退。因此,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在使用药物治疗肿胀时,要考虑药物与原有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促进肿胀消退的措施
1.一般护理:在骨折后的急性期(通常是受伤后的4872小时),可进行冷敷。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同时,要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康复锻炼:在骨折固定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收缩大腿前方的肌肉,每次收缩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34组,每组1015次。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练习,如膝关节屈伸活动。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来促进肿胀消退。如消肿止痛的药物,能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但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是否有异常哭闹、活动受限等。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计划,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二次损伤。同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生长。
2.孕妇:孕妇发生髌骨骨折后,治疗和康复要特别谨慎。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流产或早产。孕妇本身身体负担较重,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3.肥胖人群: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会增加骨折部位的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肿胀消退更慢。在康复期间,要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减轻体重。同时,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避免关节过度负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