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病因是什么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缺陷)、解剖因素(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宫颈机能不全)、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同种免疫异常)、感染因素(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环境因素(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有多次流产史女性、患慢性疾病女性需分别做好孕前检查评估、明确病因治疗、病情控制稳定等措施,孕期也要加强相关管理。
一、遗传因素
1.染色体异常:夫妻双方或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数目异常如三体、单体等,结构异常如染色体易位、倒位等,都可能使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发流产。研究表明,约50%60%的早期流产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女性中更为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发生异常的概率增加。对于有遗传家族史或高龄备孕的夫妇,孕前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2.基因缺陷:某些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与习惯性流产有关,如某些凝血相关基因缺陷,会导致孕妇体内凝血功能异常,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增加流产风险。
二、解剖因素
1.子宫畸形: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等,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使胚胎着床和发育受到限制,增加流产的几率。纵隔子宫患者的纵隔部位血运较差,不利于胚胎的生长,其流产发生率较高。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超声检查或宫腔镜检查等可以明确子宫畸形的类型,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来改善妊娠结局。
2.宫腔粘连:多由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引起,宫腔粘连会使宫腔容积减小,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有多次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增加。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确诊后可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
3.宫颈机能不全:宫颈机能不全是指宫颈内口松弛,无法承受妊娠中晚期胎儿及附属物的重量,导致宫颈过早扩张,引发流产或早产。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一般无明显腹痛,常突然出现阴道流液、宫颈扩张等情况。有宫颈手术史、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容易出现宫颈机能不全。对于确诊的患者,可在妊娠1214周行宫颈环扎术。
三、内分泌因素
1.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是维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良,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容易导致流产。通过检测血中孕激素水平及超声监测排卵后黄体情况可诊断。对于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在孕期补充孕激素进行治疗。
2.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会影响卵子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流产风险。同时,患者常伴有排卵障碍,受孕相对困难,即使受孕后也容易发生流产。治疗上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必要时使用药物调节内分泌和促排卵。
3.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胚胎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也不利于妊娠维持。备孕及孕期应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体内会产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与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破坏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引起流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会增加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孕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孕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凝药物治疗。
2.同种免疫异常: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时,母体免疫系统会对胚胎产生免疫攻击,导致流产。正常情况下,母体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保护胚胎,当这种免疫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引发流产。目前对于同种免疫异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五、感染因素
1.TORCH感染:TORCH是一组病原体的缩写,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原体感染孕妇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流产等。孕妇在孕前应进行TORCH筛查,若发现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评估是否适宜妊娠。
2.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可引起阴道、宫颈炎症,炎症上行感染可影响宫腔内环境,增加流产风险。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生殖道感染。
六、环境因素
1.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苯、甲醛等,会对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卵子和精子质量,增加流产风险。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如化工工人、装修工人等,应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2.物理因素: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高温环境等,也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流产。孕妇应避免长时间接触电脑、手机等辐射源,避免高温作业和泡热水澡等。
七、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降低血氧含量,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孕妇及家人应戒烟,避免孕妇暴露于二手烟环境。
2.酗酒:酒精会对胎儿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流产、胎儿畸形等风险。孕妇应严格戒酒。
3.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流产风险。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生习惯性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备孕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生育能力和妊娠风险。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孕期要更加小心谨慎,适当增加产检次数。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女性,在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不宜怀孕,应在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备孕和妊娠,孕期要严格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妊娠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