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有特定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的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水肿及全身的发热、全身不适等,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治疗原则有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及关注特殊人群特点促康复。
一、急性咽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概述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急性咽炎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
(一)发病机制
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上呼吸道后,会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等部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病毒可通过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坏死,同时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咽痛、咳嗽、发热等一系列急性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程度不同,发病机制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较于成人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且免疫反应相对更强烈,可能出现更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患急性咽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由于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狭窄,感染后炎症反应更易导致气道梗阻等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也较易发病。
季节因素: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人群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不畅,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所以急性咽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咽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咽痛: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之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儿童可能因咽痛而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进食、精神状态等情况。
咳嗽:可伴有咳嗽,初为干咳,以后可伴有分泌物。如果合并气道高反应等情况,咳嗽可能会较为剧烈。
咽部充血、水肿: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二)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儿童发热时需特别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时易出现惊厥等并发症。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为高热。
全身不适:可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老年人患急性咽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需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支持。
三、急性咽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病情发展过程、有无接触过类似患者、近期生活环境变化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停留过,近期是否有受凉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感染的可能原因和途径。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咽部情况,观察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程度,有无淋巴滤泡增生及渗出物等。同时检查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压痛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要更加耐心、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但不能仅凭血常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类型,如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等,则提示细菌感染。但病原学检查需要一定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常根据经验先进行抗感染治疗。
四、急性咽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恢复。儿童患者更需要充足的休息,家长应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多饮水:多饮水可以保持咽部黏膜湿润,缓解咽痛症状,同时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毒素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儿童患者要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引起呛咳。
清淡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不适。例如,可食用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
(二)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发热患者,体温低于38.5℃且无明显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高于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退热措施,但需注意儿童退热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不当的退热方法导致不良后果。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退热,而是以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为主,优先考虑非药物方式缓解患者不适。
缓解咽痛:可使用含漱液漱口,如生理盐水等,以清洁口腔、减轻咽部炎症。但儿童使用含漱液时需注意防止误吞。
(三)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对于一些重症病毒感染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细菌感染: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咽部有明显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提示细菌感染等,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等结果合理选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退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使用成人退热药物随意给儿童服用。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饮食要易于消化,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咀嚼能力调整饮食结构。
(二)老年患者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急性咽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老年人常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谨慎。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鼓励老年人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三)孕妇患者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用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休息、多饮水等。如果需要使用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总之,对于急性咽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同时关注不同特殊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