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引流术
脑积水引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外科手术,通过建立分流通道引流脑脊液缓解颅内高压。适用成人(多种原因脑积水致颅内压增高时考虑)和儿童(先天性脑积水常见,需考虑生长发育特点)。类型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广,有堵塞、感染等局限)和脑室心房分流术(适合特定情况,并发症风险高)。术前需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和神经系统,做好影像学、皮肤、胃肠道等准备。术后需进行体位、生命体征等一般护理,观察感染、分流管堵塞等并发症。成人预后与原发病因相关,部分有分流管再手术及遗留后遗症;儿童早期手术有利脑发育,长期需随访,关注分流管及心理等问题。
一、脑积水引流术的定义
脑积水引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一种外科手术方法,通过建立脑脊液循环的分流通道,将过多的脑脊液引流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腹腔、心房等),以缓解颅内高压,改善脑积水相关症状。
(一)适用情况
1.成人: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积水,如脑外伤后、颅内感染后、脑出血后、脑肿瘤等引起的脑积水,当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行脑积水引流术。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脑积水,手术时机和具体术式选择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例如脑肿瘤导致的脑积水,需在处理肿瘤的基础上考虑引流术;脑外伤后脑积水则根据外伤后的时间、病情恢复情况等决定是否手术。
2.儿童:先天性脑积水较为常见,多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先天发育异常所致。患儿可能出现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饱满、落日征等表现。在儿童时期,脑积水引流术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需精准操作以避免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脑积水的表现和手术耐受性有所不同,婴儿期的先天性脑积水手术时机的选择尤为关键,需早期干预以保障儿童正常的脑发育。
二、脑积水引流术的类型
(一)脑室腹腔分流术
1.原理:将脑室中的脑脊液通过分流管引流至腹腔,由腹腔内的腹膜吸收脑脊液。该术式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脑积水引流术。
2.优势:腹腔是一个较大的体腔,能够较好地容纳引流来的脑脊液,且腹膜具有良好的吸收功能。对于大多数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症状。
3.局限性:可能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腹腔脏器粘连等并发症。例如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可能导致分流管阻塞有关;感染则可能因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等引起,一旦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处理,可能需要取出分流管等操作,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对于存在腹腔广泛粘连、腹腔内有病变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该术式。
(二)脑室心房分流术
1.原理:通过分流管将脑室的脑脊液引流至右心房,利用人体循环系统将脑脊液吸收。
2.优势:对于一些不适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如腹腔有严重病变、广泛粘连等情况,脑室心房分流术可能是一种选择。
3.局限性:该术式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如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并发症,因为脑脊液进入心脏循环系统,增加了心脏感染的概率;同时,分流管在心房内的位置可能导致一些心脏相关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由于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有所减少。
三、脑积水引流术的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1.一般状况评估
成人: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例如,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其能否耐受手术。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节律和功能,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评估肺部情况;进行肝肾功能生化检查,如肌酐、尿素氮、转氨酶等指标,以判断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因为一些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
儿童:除了评估全身状况外,还需重点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是否符合相应年龄段的标准。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精确了解脑积水的程度、脑室扩张情况、脑实质厚度等,这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例如,通过头颅MRI可以清晰看到脑脊液循环通路的具体异常部位,为选择合适的引流术式提供依据。同时,要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儿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情况。
2.神经系统评估
对于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肢体肌力和肌张力、病理反射等。成人脑积水患者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行走不稳等需要准确评估;儿童患者则要评估其神经发育情况,如运动发育、智力发育等是否符合正常儿童的进程,因为脑积水可能已经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术前的准确评估有助于预测术后的恢复情况。
(二)术前准备操作
1.影像学准备:完善头颅CT或MRI等检查,再次确认脑积水的情况,包括脑室扩张的范围、是否存在其他颅内病变等,为手术医生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以便在手术中准确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等。
2.皮肤准备:手术区域的皮肤需要进行清洁准备,对于脑室腹腔分流术,需要清洁腹部皮肤;对于脑室心房分流术,需要清洁胸部及颈部皮肤等,以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3.胃肠道准备:如果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可能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如术前禁食、灌肠等,以减少腹腔手术中污染的风险,但具体的准备方式需根据手术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脑积水引流术的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成人: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般可取头高脚低卧位,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但要注意避免头部过度扭曲或剧烈晃动,防止分流管移位。
儿童:儿童术后体位需要更加谨慎。婴儿术后可将床头适当抬高,保持头部相对固定,避免频繁翻动患儿。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调整体位,确保患儿舒适的同时,防止分流管位置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婴幼儿,要使用合适的体位垫保持头部的正确位置,减少头部不必要的活动。
2.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术后早期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多为手术吸收热,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需要警惕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血压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患者颅内压的情况,因为颅内压的变化可能影响血压;心率和呼吸的监测则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因手术并发症等引起的循环呼吸功能异常。
(二)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感染观察与护理
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对于脑室腹腔分流术,要观察腹部切口情况;对于脑室心房分流术,要观察胸部及颈部切口情况。如果发现感染迹象,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一旦确诊切口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取出分流管等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操作。
2.分流管堵塞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复发,如是否又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考虑分流管堵塞的可能。对于分流管堵塞的情况,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可能需要进行分流管冲洗等处理,但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在儿童护理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囟门情况(对于婴幼儿脑积水术后患儿)等,因为这些都可能是分流管堵塞导致颅内压变化的表现。
五、脑积水引流术的预后
(一)成人预后
1.总体预后情况:如果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成人脑积水患者的颅内压可以得到有效降低,头痛、呕吐等症状会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但预后还与原发病因密切相关。例如,因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术后的预后还取决于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等因素。如果是良性肿瘤且完全切除,术后脑积水得到有效引流,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如果是恶性肿瘤,即使进行了脑积水引流术,患者的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可能会出现肿瘤复发等情况影响预后。
2.长期预后: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成人患者可能会出现分流管相关的再手术情况,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需要再次手术更换分流管。同时,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一些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一定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认知功能减退、肢体活动障碍等,这与术前脑积水的严重程度、原发病等因素有关。
(二)儿童预后
1.总体预后情况:对于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早期行脑积水引流术可以有效缓解脑积水对脑发育的压迫,促进脑的正常发育。如果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较少,儿童的头颅增大可以得到控制,神经发育可能会逐渐赶上正常儿童的进程。但儿童的预后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脑积水发现的早晚、手术时机是否恰当、术后护理是否得当等。例如,脑积水发现较早,在婴儿期就进行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儿童的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等可能接近正常儿童;如果发现较晚,脑实质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即使进行了手术,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2.长期预后: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头颅生长情况等。部分儿童可能在成年后出现分流管相关问题,需要再次手术处理。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因为脑积水及其手术可能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