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脚后跟疼痛的原因
儿童脚后跟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长痛、跟骨骨骺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扁平足等。
1.生长痛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骨骼生长速度较快,而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生长相对较慢,这种生长速度的不协调会导致脚后跟等部位出现牵拉性疼痛。生长痛多在夜间发作,疼痛程度不一,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且疼痛部位没有明显的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例如,孩子在白天活动时并无不适,晚上睡觉时却突然喊脚后跟疼。
2.跟骨骨骺炎
儿童的跟骨骨骺尚未完全闭合,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过度牵拉、挤压或外伤等刺激,就可能引发跟骨骨骺炎。主要表现为脚后跟疼痛,尤其是在运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比如,孩子在进行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后,脚后跟会出现明显的疼痛。
3.跟腱炎
儿童如果经常进行跑步、踢球等运动,跟腱长期受到反复的牵拉和摩擦,就可能引发跟腱炎。跟腱炎会导致脚后跟上方出现疼痛,在运动开始时疼痛较为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有所减轻,但运动结束后疼痛又会加重。例如,孩子参加学校运动会训练后,脚后跟上方开始疼痛,且在跑步时疼痛加剧。
4.足底筋膜炎
儿童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会使足底筋膜受到过度牵拉,从而引发足底筋膜炎。虽然疼痛部位主要在足底,但有时也会放射到脚后跟。疼痛通常在早晨起床下地时较为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又会再次出现。比如,孩子穿着硬底鞋长时间逛街后,第二天早上起床脚后跟和足底出现疼痛。
5.扁平足
扁平足的儿童足弓塌陷,足部受力不均匀,在行走和运动时,脚后跟承受的压力会增大,容易引起脚后跟疼痛。此外,扁平足还可能导致足部疲劳、步态异常等问题。例如,孩子在长时间行走后,会感觉脚后跟疼痛,并且容易感到疲劳。
不仅如此,跟骨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引起,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导致细菌侵入跟骨而引发。跟骨骨髓炎会导致脚后跟出现剧烈疼痛,伴有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全身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例如,孩子近期有感冒等感染病史,之后出现脚后跟疼痛、红肿,体温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