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荨麻疹,由I型变态反应引起,与冷环境、冷物接触有关,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两种,表现为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严重者可出现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症状,可通过避免接触冷物、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治疗,预防可注意保暖、逐渐适应寒冷、避免诱因等。
1.病因:
内源性因素:冷性荨麻疹可由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麻疹等疾病引起。
外源性因素:冷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冷环境、冷物接触有关,如冷风吹拂、游泳、接触冰、冷水等。
2.症状:
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有时可持续4~5小时。
先天性寒冷性荨麻疹:常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可持续终生。在接触寒冷后,数分钟内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持续2~4小时。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窒息。
3.诊断:
根据病史和典型症状,一般可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怀疑冷性荨麻疹与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血症等疾病有关时,可进行相关检查。
4.治疗:
避免接触冷物:尽量避免接触寒冷的环境和物体,如冷风、冷水、冰雪等。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对于严重的寒冷性荨麻疹,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治疗。
5.预防:
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季节和环境中,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逐渐适应寒冷:对于冷敏感的人,可以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提高对寒冷的耐受性。
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感染、物理刺激等诱因,预防寒冷性荨麻疹的发作。
需要注意的是,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同时,应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