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
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及面部,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处侵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可诱发。其症状有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局部片状红疹、表面水疱、疼痛、淋巴结肿大、疼痛等,面部和下肢丹毒还可引起肿胀和活动受限。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史,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急性血管性水肿等鉴别,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病理检查等。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局部可外用呋喃西林溶液或硫酸镁溶液湿敷,如有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以下是关于丹毒的一些详细信息:
1.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处侵犯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均可诱发丹毒。
2.症状:起病急,开始即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皮疹可迅速扩大,有时在皮疹的表面可出现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疼痛,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病变区域的淋巴结可肿大、疼痛。如果病变发生在面部,可引起面部肿胀,严重时可导致睁眼困难。如果病变发生在下肢,可出现下肢水肿、活动受限。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丹毒的诊断通常不难。但需要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急性血管性水肿等疾病进行鉴别。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4.治疗:丹毒的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局部可外用呋喃西林溶液或硫酸镁溶液湿敷。如果局部有脓肿形成,需要及时切开引流。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尤其是下肢丹毒,往往会反复发作。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如足癣、鼻炎等。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如果发现下肢有感染灶,应及时治疗,以免诱发丹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