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结膜炎病因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如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不同病原体感染发病时间、症状各异;非感染因素有化学性刺激(如硝酸银溶液使用不当)和泪道阻塞(先天性狭窄或阻塞)。鉴于新生儿身体发育未成熟、免疫弱,护理时家长要保持手清洁、用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患性传播疾病的母亲应孕期积极治疗,新生儿眼睛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勿自行用药。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淋病奈瑟菌感染主要是新生儿经过患有淋病的母亲产道时,眼部被含有淋病奈瑟菌的分泌物污染所致,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可在出生后2-3天内发病,表现为眼睑高度水肿、结膜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导致失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通过接触感染,如护理人员的手、毛巾等污染了新生儿的眼睛。这些细菌感染后,一般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发病,症状相对较轻,有结膜充血、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2.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因母亲患有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经产道时接触病毒而感染,可在出生后5-14天发病,除了结膜炎表现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疱疹、发热等全身症状。腺病毒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播,如与感染腺病毒的患者共用毛巾等物品,感染后可出现滤泡性结膜炎,有眼红、流泪、畏光等症状。
3.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常见衣原体,主要通过母亲的生殖道传播,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眼部被感染。一般在出生后5-14天发病,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二、非感染因素
1.化学性刺激: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为了预防眼部感染,通常会给新生儿滴眼药水,如硝酸银溶液。如果硝酸银溶液的浓度过高或冲洗不及时,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结膜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结膜炎,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病,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有少量分泌物,通常在1-2天内症状可自行缓解。
2.泪道阻塞:新生儿的泪道可能存在先天性狭窄或阻塞,导致泪液排出不畅,泪液在泪囊内积聚,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发结膜炎。泪道阻塞引起的结膜炎多为单侧发病,表现为流泪、有黏性分泌物,挤压泪囊区可见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因此在护理时要格外注意。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避免用手触摸新生儿的眼睛。给新生儿使用的毛巾、脸盆等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如果母亲患有性传播疾病,如淋病、生殖器疱疹等,应在孕期积极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如果发现新生儿眼睛有异常分泌物、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对新生儿的眼睛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