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有什么表现
缺血性结肠炎的症状包括典型症状、伴随症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特点,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典型症状有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中下腹持续性绞痛,进食后加重)、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糊状或水样便)、便血(程度不一);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低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腹痛轻,易因基础疾病掩盖症状,儿童少见,症状类似成人但表达不明确,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特殊人群中,有心血管疾病史者应积极治疗原病、定期体检,长期服用抗凝药者要密切观察大便、遵医嘱调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注意饮食。
一、典型症状
1.腹痛:是缺血性结肠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多为突发的左下腹或中下腹持续性绞痛,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一般在进食后加重,这是因为进食后肠道需血量增加,而缺血肠段供血不能相应增加,导致疼痛加剧。
2.腹泻:多数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糊状便或水样便。这是由于肠黏膜缺血损伤后,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大量液体无法被充分吸收而排出体外。
3.便血:是缺血性结肠炎的重要特征之一,便血的程度轻重不同,轻者仅为粪便潜血阳性,重者可出现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便血是由于肠黏膜缺血坏死,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二、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这可能与肠道缺血刺激胃肠道神经,引起胃肠道逆蠕动有关。
2.发热:少数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这是由于肠道局部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患缺血性结肠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程度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老年人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明显。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掩盖缺血性结肠炎的症状,导致诊断延误。
2.儿童:儿童患缺血性结肠炎较为少见,其症状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非特异性症状。同时,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发生缺血性结肠炎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心血管疾病史者:此类患者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较高,因为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肠道缺血情况。
2.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抗凝药物可增加出血风险,当发生缺血性结肠炎时,便血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增加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以减少血管病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