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发烧怎么回事
骨折后发烧的常见原因、不同人群的应对措施及特殊注意事项。常见原因包括吸收热,一般在骨折后13天出现,体温不超38.5℃;感染,如局部、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应激反应,与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不同人群应对措施为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超38.5℃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及时就医,兼顾基础疾病;孕妇首选物理降温,遵医嘱选药。特殊注意事项有过敏患者告知医生过敏史,患者发烧时保证水分摄入、营养均衡,持续高烧或不适及时就医。
一、骨折后发烧的常见原因
1.吸收热:骨折后,骨折断端会出现血肿,机体对血肿等坏死物质进行吸收的过程中会产生吸收热。一般在骨折后13天出现,体温通常不超过38.5℃,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及各种生活方式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与患者基础病史关系不大。
2.感染:
局部感染:骨折部位若处理不当,细菌容易入侵引发感染,如开放性骨折清创不彻底。局部会有红肿、疼痛加剧等表现,体温升高可持续且可能超过38.5℃。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生活环境较差且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局部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肺部感染:骨折后患者需长期卧床,尤其是老年患者,肺部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除了发热,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患者排尿习惯改变,留置导尿管等也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应激反应:骨折对机体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创伤刺激,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发热。这种情况在年轻人、平时身体素质较好但突然遭遇骨折创伤的患者中相对常见,与性别关系不大,而与患者对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生活心理因素有关。
二、不同人群的应对措施
1.儿童:儿童骨折后发烧,首先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减少衣物、降低环境温度、使用退热贴等。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儿童适用的退烧药。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低龄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注意观察骨折部位有无异常表现。
2.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发烧,因其身体机能较差,恢复能力弱,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于吸收热可适当进行物理降温,若怀疑感染应积极抗感染治疗。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在治疗发烧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因发烧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3.孕妇:孕妇骨折后发烧处理需特别谨慎,物理降温是首选方法。在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的情况。
三、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发烧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患者,在骨折后发烧期间都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上要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若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