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给出指导,包括识别症状(常见如鼻塞、流涕等,要观察呼吸频率等),及时就医(有症状尤其是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去正规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如保持空气清新等,药物治疗依病情和病原体选药),护理要点(喂养、体温、隔离护理),以及针对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新生儿的特殊提示(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原有病情加重问题)。
一、识别症状
1.常见症状: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呼吸急促、拒奶、精神萎靡等症状。部分新生儿可能仅表现为口吐泡沫,这也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
2.症状观察: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面色、精神状态等。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每分钟约4060次,如果呼吸明显增快,如超过60次/分,或出现呼吸费力、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提示病情可能较重。
二、及时就医
1.就医指征: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呼吸急促、发热、精神差、拒奶等情况,应及时带新生儿前往医院就诊。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较快,家长切不可自行在家观察等待,以免延误病情。
2.医院选择:建议选择正规的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就诊时,家长要向医生详细描述新生儿的症状、出现时间、喂养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让新生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新生儿有鼻塞症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后,再用婴儿专用的吸鼻器轻轻吸出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等。
四、护理要点
1.喂养护理: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食欲,家长要耐心喂养。如果新生儿是母乳喂养,应增加喂养次数;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注意奶量和喂养间隔。喂奶时要注意避免新生儿呛奶,喂奶后要将新生儿竖着抱起,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
2.体温护理: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变化。如果体温低于38.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新生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进行处理。
3.隔离护理: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家中有其他人员感冒,应尽量避免与新生儿接触,必要时佩戴口罩。
五、特殊人群提示
1.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更低,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恢复也相对较慢。家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早产儿的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2.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部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