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长疖子
疖子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常见皮肤疾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硬结且中央有黄白色脓栓。长疖子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皮肤破损致细菌侵入)、个人卫生习惯差(污垢油脂积聚滋生细菌)、免疫力低下(老人、儿童、慢性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等)、不良生活方式(熬夜、饮食不当影响免疫与皮肤油脂分泌)、皮肤疾病(破坏皮肤结构功能)。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皮肤清洁防搔抓,老人注意皮肤保湿控基础病,糖尿病患者严格控血糖并护理皮肤,免疫力低下人群注意卫生、少去人员密集处并增强免疫力。
一、疖子的定义
疖子,又称疖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逐渐形成硬结,中央可出现黄白色脓栓。
二、长疖子的原因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疖子形成的主要病原菌。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就存在这种细菌,但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细菌便容易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比如皮肤因搔抓、擦伤、割伤等出现破损,就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通道。
2.个人卫生习惯
个人卫生状况不佳,皮肤表面污垢、油脂等积聚过多,会为细菌滋生创造良好环境。例如长期不洗澡、不更换衣物,尤其是在高温多汗季节,皮肤表面湿度和温度适宜细菌生长,增加长疖子的风险。
3.免疫力低下
一些人群因自身免疫功能较弱,更易受到细菌侵袭。像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都使得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降低,从而容易长疖子。
4.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感染风险。同时,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失衡,毛囊口堵塞,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进而诱发疖子。
5.皮肤疾病
某些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等,会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例如痤疮患者毛囊口角化异常,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造成毛囊堵塞,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疖子。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疖子。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儿童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若儿童长疖子,不要自行挤压,以免感染扩散,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减弱,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较为干燥,屏障功能也相对较弱。日常需注意皮肤保湿,洗澡不宜过于频繁,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好血糖,有助于降低长疖子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注意足部、手部等部位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若出现皮肤破损及时处理,预防感染引发疖子。
4.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减少接触病原体机会。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强营养,进行适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