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原因
急性胃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抑制或刺激胃黏膜、损伤胃肠道黏膜细胞)、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功能受损,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酒精因素(破坏胃黏膜屏障)、食物因素(不洁食物致胃肠道感染,刺激性食物直接刺激胃黏膜)、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在胃内繁殖或引发炎症累及胃部)以及其他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攻击胃黏膜细胞,放射治疗损伤胃黏膜),不同因素在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肿瘤患者等中引发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一、药物因素
1.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削弱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受损,增加急性胃炎发生风险。有慢性疼痛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更易因药物引发急性胃炎。
2.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胃炎。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由于其胃肠道较为娇嫩,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3.抗肿瘤药:化疗药物会对胃肠道黏膜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胃炎。肿瘤患者本身身体较为虚弱,在接受化疗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胃部情况。
二、应激因素
1.严重创伤:如车祸、大面积烧伤等严重创伤,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发急性胃炎。
2.大手术:手术创伤及术后的应激反应,会影响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容易诱发急性胃炎。老年患者和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大手术后发生急性胃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增加急性胃炎的发病几率。年轻人在面临工作、学习压力时,若长期处于不良精神状态下,也可能引发该病。
三、酒精因素
酒精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引发急性胃炎。经常大量饮酒的人群,尤其是男性,由于社交等原因饮酒机会较多,患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四、食物因素
1.不洁食物:食用被细菌、病毒等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肉类、海鲜等,细菌及其毒素可引起胃肠道感染,导致急性胃炎。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人们更易因食用不洁食物患病。
2.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辛辣、粗糙的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急性胃炎。喜欢吃辛辣食物的人群,或不注意饮食温度的人,患病几率相对较大。
五、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它们可在胃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急性胃炎。儿童由于卫生习惯较差,容易感染细菌,从而诱发急性胃炎。
2.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引起胃肠道炎症,累及胃部时导致急性胃炎。在病毒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六、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炎症,引发急性胃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增加。
2.放射治疗:腹部接受放射治疗时,射线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急性胃炎。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胃部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