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
腰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可从物理、药物、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四个方面入手。物理治疗涵盖按摩推拿(适合年轻且身体好、无明显骨质疏松者)、牵引治疗(适用于病程短、神经根受压明显者)、热敷(各年龄段基本适用)、针灸(多数患者适用);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需关注不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康复训练有核心肌群锻炼(年轻人可进行强度大的,老年人选温和方式)、有氧运动(肥胖者选对关节压力小的项目);生活方式调整则需保持良好姿势、控制体重、避免腰部过度用力,不同人群都要注重减轻腰部负担。
一、物理治疗
1.按摩推拿:专业医生通过按摩手法,可以帮助放松腰部肌肉,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从而缓解疼痛,并改善腰椎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没有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按摩推拿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对于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以及有腰椎骨折风险的人群要谨慎选择。
2.牵引治疗:利用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使椎间隙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对于病程较短、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的患者较为适用。不过,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群不适合牵引治疗。
3.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不适。热敷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基本都适用,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尤其是皮肤感觉不敏感的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需特别留意。
4.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止痛、消肿和改善腰部功能的作用。一般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凝血功能障碍者要注意避免针灸后出血不止。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密切关注。
2.肌肉松弛剂:对于伴有腰部肌肉痉挛的患者有效,帮助放松肌肉,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3.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如甲钴胺。使用过程中需关注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
4.糖皮质激素:在急性疼痛期,可通过局部注射或者口服等方式,迅速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但长期使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孕妇、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使用时需严格评估风险。
三、康复训练
1.核心肌群锻炼:如平板支撑、臀桥等,可以增强腹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年轻人相对容易坚持和完成强度较大的核心肌群锻炼,而老年人可以选择强度较小、更温和的锻炼方式,如五点支撑法等。腰椎不稳定的患者在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病情加重。
2.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腰部血液循环。肥胖患者进行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关节,选择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项目,如游泳。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良好姿势: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坐姿、站姿还是睡姿都要保持正确,避免弯腰驼背。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要定时起身活动,减轻腰部负担。
2.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尤其是中年发福的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3.避免腰部过度用力:搬重物时要先蹲下,将重物靠近身体再起身,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老年患者和腰部肌肉力量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用力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