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子宫腺肌症主要有以下症状表现:一是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增多(约2/3患者出现,可致贫血)和经期延长(超7天甚至10余天,因子宫肌层病变干扰收缩);二是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部位在下腹可放射,约80%患者出现,由异位内膜出血致子宫肌层膨胀及释放致痛物质引起;三是子宫增大,呈均匀性或有结节隆起,程度与病情相关,可压迫周围组织致尿频、尿急或便秘等;四是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不孕(约30%左右,与子宫形态功能受影响有关),少数性交疼痛(月经前期更明显)。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生活中要调节情绪,有病史者需定期妇科检查。
一、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肌层增厚,子宫腔面积增大,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止血功能。研究表明,约2/3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现象,长期月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2.月经经期延长:患者月经经期会延长,正常月经经期一般为37天,而子宫腺肌症患者经期可延长至7天以上,甚至长达10余天。这是由于子宫肌层病变干扰了子宫的正常节律性收缩,使得子宫内膜脱落时间延长。
二、痛经
1.痛经特点: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即月经来潮时开始出现疼痛,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肛门等部位。一般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开始出现下腹部坠胀感,随着月经来潮疼痛加剧,月经结束后疼痛逐渐缓解,但下次月经又会重复出现。这种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腺肌症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80%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出现痛经症状,且疼痛程度会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2.疼痛机制:主要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肌层膨胀,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同时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从而引起疼痛。
三、子宫增大
1.子宫体积变化:由于子宫肌层弥漫性增厚或局限性结节形成,子宫会逐渐增大。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一般来说,子宫增大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程较长的患者子宫增大较为明显。例如,一些病程超过5年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可能会增大至正常子宫的23倍。
2.对身体的影响: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不适。
四、其他症状
1.不孕: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研究发现,约30%左右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伴有不孕,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子宫肌层的病变影响了输卵管的蠕动、受精卵的运输以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等有关。
2.性交疼痛:少数患者在性交时会出现疼痛症状。这是由于子宫腺肌症导致子宫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在性交过程中受到刺激引起疼痛。尤其是在月经前期,这种性交疼痛可能会更为明显。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子宫腺肌症症状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能更关注不孕等对生育的影响;而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则可能更关注月经异常及绝经前的相关症状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所以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有子宫腺肌症病史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密切关注子宫情况及症状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