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食道溃疡有哪些疾病
食道溃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等致胃内容物反流损伤食管黏膜,不良生活方式及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会增加发病风险;二是感染性疾病,如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真菌性食管炎,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易感染病毒性食管炎;三是药物性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部分抗生素等会损伤食管黏膜,老年人长期服药风险较高;四是食管异物,儿童和老年人易误吞尖锐异物划伤食管黏膜;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贝赫切特病累及食管可出现溃疡,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病因不明,儿童和青少年高发;六是放射性损伤,头颈部、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射线会损伤食管黏膜,放疗期间需注意饮食。
一、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食道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当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食管清除能力降低,胃酸、胃蛋白酶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反复的反流刺激,会破坏食管黏膜的完整性,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睡前进食等,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二、感染性疾病
1.真菌性食管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容易受到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在食管内生长繁殖,侵袭食管黏膜,可引起食管黏膜炎症、溃疡。
2.病毒性食管炎:常见的致病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类病毒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中,如器官移植受者、化疗患者等。病毒感染食管黏膜后,会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破坏、溶解,形成溃疡。
三、药物性损伤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进而引起溃疡。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食管黏膜的保护作用。抗生素如四环素、克林霉素等,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老年人可能因多种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发生药物性食管溃疡的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在服药时应注意用足够的水送服,避免卧位服药,以减少药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
四、食管异物
误吞尖锐的异物,如鱼刺、鸡骨、义齿等,会直接刺穿或划伤食管黏膜,引发食管溃疡。儿童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好奇心强,容易误吞异物。老年人因牙齿缺失,咀嚼不充分,也可能误吞异物。一旦发生食管异物,应及时就医取出,避免异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感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1.贝赫切特病:这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当累及食管时,会出现食管黏膜溃疡。患者除了食管溃疡的表现外,还可能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等症状。
2.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食管黏膜内嗜酸粒细胞浸润,会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患者可能有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是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六、放射性损伤
因头颈部、胸部肿瘤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放射剂量越大、照射时间越长,食管黏膜损伤越严重,容易出现食管溃疡。在放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烫、过硬的食物,以减轻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