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怎么造成的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原体感染是重要因素,像细菌(大肠埃希菌等)可通过上行感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等性传播病原体也易引发,生理期不注意卫生或性活动防护不当会增加感染风险;宫腔手术操作若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佳易致病,本身有妇科炎症未治疗时手术会使炎症扩散;分娩或流产后身体虚弱、子宫内膜有创面,胎盘胎膜残留、不注意个人卫生、出血时间长等会引发感染,高龄产妇和多次流产女性风险较高;此外,自身健康状况也有影响,慢性疾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长期用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肥胖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等因素会使患病几率增加,相关人群应关注健康、积极治疗基础病和保持良好习惯以降低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是急性子宫内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上行感染进入子宫内膜。例如,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宫颈口微微张开,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就可能使外界细菌进入宫腔,引发感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等性传播病原体也会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性活跃期的年轻女性由于性活动相对频繁,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感染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的风险增加,这些病原体可沿着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至子宫内膜。对于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交年龄小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感染的几率会更高。
二、宫腔手术操作
许多宫腔手术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如人工流产术,在手术过程中,器械需要进入宫腔,如果手术环境不达标、器械消毒不彻底,就会将细菌带入宫腔。而且人工流产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子宫的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还有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手术,同样可能因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后未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对于本身患有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的女性,在进行宫腔手术前若未进行有效治疗,手术时炎症容易扩散至子宫内膜,诱发急性子宫内膜炎。
三、分娩或流产后
分娩或流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此时子宫内膜有创面,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胎盘、胎膜残留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分娩后胎盘、胎膜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残留的组织会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感染,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期产妇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产后过早进行性生活、盆浴等,也会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另外,流产过程中如果出血时间较长,会使宫腔内的血窦开放,细菌更容易入侵子宫内膜。高龄产妇、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在分娩或流产后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四、其他因素
女性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如果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子宫内膜的抵抗力减弱,病原体容易侵入并繁殖,从而引发炎症。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阴道内环境失调,使一些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增加感染子宫内膜的风险。肥胖女性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差,也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代谢和防御功能,增加患病风险。所以,有慢性疾病史、绝经后女性、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肥胖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