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需要注意什么
在胰腺炎的治疗与康复中,需从病情监测、饮食管理、并发症预防、用药注意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着手。病情监测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饮食上发病初期禁食,逐步恢复肠内营养且避免刺激性食物;预防并发症需注意感染预防和器官功能维护;用药要严格遵个体化方案;心理护理要关注患者情绪,给予不同人群针对性心理支持。
一、病情监测方面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易出现体温异常(多为中度发热,若合并感染则可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通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因其生命体征变化相对更敏感,需更频繁细致地监测;老年患者则要警惕生命体征波动可能提示病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
2.腹部体征监测:观察患者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腹部体征变化,如有无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痛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主要表现之一,若腹痛进行性加重、腹部体征恶化,可能提示病情进展,如出现胰腺坏死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对腹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二、饮食管理方面
1.禁食与肠内营养:发病初期需严格禁食,通过肠外营养维持机体营养需求。待病情逐渐稳定,医生评估后可考虑逐步恢复肠内营养,一般从少量低脂肪、低蛋白的流质饮食开始,如稀米汤等,然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饮食种类和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营养需求相对特殊且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高,肠内营养的实施需更加谨慎,要严格遵循营养配方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恢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和易消化。
2.避免刺激性食物:整个治疗康复期间都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等,这些物质会刺激胰腺分泌,加重胰腺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需严格遵守,例如有长期饮酒习惯的患者,必须坚决戒酒,以减少对胰腺的进一步损害。
三、并发症预防方面
1.感染预防: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等。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易发生腹腔感染等并发症,要注意患者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清洁护理。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感染继发全身感染;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拍背等预防肺部感染。
2.器官功能维护:关注患者的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因为胰腺炎可能累及多个器官。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肌酐等。对于有基础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肝肾功能,避免病情加重对这些重要器官造成进一步损害。
四、用药注意方面
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方案,按时使用相关药物,如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等,但要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疾病等)用药可能存在不同,需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方案执行,例如儿童患者在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范围。
五、心理护理方面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疾病的痛苦和治疗的漫长,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温和的方式安抚其情绪,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等产生心理问题,需家人和医护人员共同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