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急性肠胃炎怎么办
儿童急性肠胃炎的应对方法如下: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婴儿继续母乳,非母乳喂养选合适特殊配方奶粉,较大儿童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食物并少食多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中重度或无法口服则静脉输液;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等症状,对症处理,症状严重立即就医;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腹泻用蒙脱石散,还可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做好日常护理,消毒餐具玩具、勤洗手、保证充足休息;特殊人群方面,低龄儿童更易有严重并发症,有基础疾病孩子可能使病情加重,都需密切观察并遵医嘱用药及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一、调整饮食
1.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活性成分,有助于婴儿抵抗感染,且易于消化吸收,可减轻胃肠道负担。
2.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特殊配方奶粉,如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以应对急性肠胃炎可能导致的乳糖不耐受情况。
3.较大儿童的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可选择小米粥、南瓜粥、软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及高纤维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芹菜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症状。同时,要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胃肠负担。
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急性肠胃炎常伴有呕吐和腹泻,易导致孩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轻度脱水的孩子,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按照说明书调配后,少量多次饮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2.对于中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的孩子,需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三、观察症状
1.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呕吐及腹泻的频率和量、尿量等情况。若孩子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2.如果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或呕吐、腹泻严重,如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腹泻次数每日超过10次且伴有脓血便,以及尿量明显减少等,提示病情较重,应立即就医。
四、药物治疗
1.如果孩子伴有细菌感染,医生一般会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对于腹泻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它能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3.益生菌类药物也常被用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帮助恢复肠道正常生态环境,缓解急性肠胃炎症状。
五、日常护理
1.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病菌传播。孩子的个人卫生也需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可有效减少病菌感染机会。
2.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尤其是婴儿,因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患急性肠胃炎后更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婴儿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需更加密切观察,症状稍有加重应及时就医。在药物选择上,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儿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的药物。
2.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急性肠胃炎可能使原有病情加重,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急性肠胃炎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原有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