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
小儿腹泻用药主要分为四类及有特殊人群用药提示。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增强肠道屏障及修复肠黏膜,对缓解小儿腹泻症状有效;微生态调节剂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前者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后者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均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抗感染药物方面,细菌感染可选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特殊情况或重症时可能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但都需医生评估;其他药物如口服补液盐Ⅲ可预防和纠正脱水。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肝肾功能不完善用药要谨慎;有基础疾病儿童用药需结合病史综合考虑;过敏体质儿童用药前要告知过敏史并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一、肠黏膜保护剂
1.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固定病菌,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同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阻止病原体的侵入。此外,还能促进受损肠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蒙脱石散在缓解小儿腹泻症状、缩短腹泻病程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二、微生态调节剂
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其主要成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恢复肠道正常微生态环境。肠道菌群失衡是小儿腹泻常见原因之一,补充这类有益菌能有效改善症状。研究显示,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有助于缓解小儿腹泻,尤其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明显。
2.布拉氏酵母菌散:作为一种非致病性真菌,能抵抗肠道内的酸和胆汁,在肠道内代谢产生多种酶,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刺激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对于感染性腹泻和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疗效。
三、抗感染药物
1.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如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能有效杀灭肠道致病菌。但需注意,并非所有小儿腹泻都需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只有在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由医生评估后使用。
2.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等,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或重症感染时,可能会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不过同样需医生严格评估病情后决定是否使用。
四、其他药物
1.口服补液盐:小儿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脱水。如口服补液盐Ⅲ,它能优化钠、钾、葡萄糖的配比,提高肠道对液体的吸收,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对小儿腹泻脱水的防治效果显著。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其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使用药物时应更加谨慎,优先选择经过临床验证、安全性高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潜在损害的药物,用药剂量必须严格遵医嘱,家长切勿自行增减。
2.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腹泻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使用药物前需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医生会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影响,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免疫缺陷病患儿,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时,需根据免疫缺陷的类型和程度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3.过敏体质儿童:部分小儿可能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在使用药物前,家长应详细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首次使用新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如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孩子,使用抗生素时就需避免选择相关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