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治疗胃出血越来越严重怎么办
胃出血加重的处理需要从评估、治疗、支持及特殊人群注意等多方面着手,具体包括评估胃出血加重情况,如观察症状和进行检查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涵盖药物、内镜、介入和手术治疗;加强支持治疗,有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和监测生命体征;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根据其特点在治疗时予以特殊考量。
一、评估胃出血加重情况
1.观察症状:留意呕血、黑便的频率和量是否增加,呕血颜色是否由咖啡色变为鲜红色,黑便是否变为暗红色血便,还要关注有无头晕、心慌、冷汗、晕厥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年龄较大、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对失血耐受性差,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变化。
2.检查评估: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查看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持续下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状态,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性质及是否有新的出血点,判断出血加重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溃疡加深、血管破裂等情况。对于有肝脏疾病史的患者,要检查肝功能、门静脉压力等,排查是否因门静脉高压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加重。
二、调整治疗方案
1.药物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若之前使用的抑酸药物效果不佳,可更换更强效的抑酸药;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使用促进凝血的药物。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调整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肾脏的影响,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内镜治疗:如果胃镜检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如注射止血药物、热凝止血、机械止血等。这种治疗方法能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快速止血,但对于体质较弱、年龄较大不能耐受内镜操作的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3.介入治疗:当药物和内镜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经动脉栓塞术,通过阻塞出血血管来止血。此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但有血管损伤、感染等风险,对于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难度可能增加。
4.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出血量大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对于年龄较大、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
三、加强支持治疗
1.补充血容量: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输血、补液,维持循环稳定。对于老年人、儿童及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速度要适当控制,避免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2.营养支持:胃出血患者常伴有营养摄入不足,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对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营养液的糖分含量。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失血耐受性差,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耐受性。
2.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少见,治疗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低龄儿童要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用药时要严格掌握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
3.孕妇:孕妇发生胃出血时,治疗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如需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胃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调整治疗药物时要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防止基础疾病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