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损伤怎么办
手部肌腱损伤指因切割伤等致肌腱完整性破坏,影响手部运动。诊断靠体格检查查看外观及活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明确损伤。治疗分非手术(适用于部分不完全或轻损伤,包括制动36周及后续物理治疗)和手术(完全断裂或非手术不佳时,有肌腱缝合或移植术)。康复训练分早期(术后13周未受伤手指主动、受伤手指轻微被动活动)、中期(46周增加受伤手指主动活动及力量训练)、后期(6周后全面手部功能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愈合强但需家长看护,训练要有趣;老年人注意固定松紧,康复放缓;患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控糖防感染,心血管病者监测指标防发作。
一、手部肌腱损伤的概述
手部肌腱损伤是指手部的肌腱因切割伤、撕裂伤、碾压伤等原因导致的完整性破坏,手部的肌腱对于手部的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一旦损伤,会对手部的抓握、屈伸等动作产生影响。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手部外观,查看是否有伤口、肿胀等,同时进行手部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检查,评估肌腱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肌腱断裂后相应手指活动受限的情况,如屈指肌腱损伤时手指无法正常屈曲。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结构,判断肌腱是否断裂及断裂的程度,对于闭合性肌腱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MRI)能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信息,进一步明确肌腱损伤的具体情况,尤其适用于复杂或难以诊断的病例。
三、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部分不完全性肌腱损伤或损伤较轻的情况。
制动:使用夹板或石膏对手部进行固定,保持受伤肌腱处于松弛状态,一般固定时间为36周,以促进肌腱的自我修复。
物理治疗:在损伤初期过后,可采用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促进肌腱愈合。
2.手术治疗
对于完全性肌腱断裂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肌腱缝合术:在受伤后尽可能早的时间内(一般伤后68小时内最佳),通过手术将断裂的肌腱两端进行缝合,恢复肌腱的连续性。
肌腱移植术:若肌腱损伤严重,无法直接缝合,可采用自身其他部位的肌腱或人工肌腱进行移植,重建手部肌腱功能。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3周)
术后即开始进行未受伤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受伤手指的轻微被动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肌腱愈合。
2.中期康复(术后46周)
逐渐增加受伤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可使用握力器等辅助工具进行力量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腱再次断裂。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
进行全面的手部功能训练,包括抓握、对指、精细动作训练等,如捡豆子、系扣子等,以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手部肌腱损伤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儿童好动,在制动期间需家长密切看护,防止因不配合导致固定装置松动或脱落,影响肌腱愈合。
康复训练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采用趣味性的训练方法,如使用儿童喜爱的玩具进行抓握训练,提高儿童的依从性。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固定装置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应适当放缓,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新的损伤。
3.患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肌腱的愈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疼痛、紧张等因素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