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患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的成因包括霉菌感染,如孕期激素变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打破阴道菌群平衡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注意清洁或过度冲洗破坏阴道菌群;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抑制有益菌群;免疫力下降,如长期熬夜、劳累、精神压力大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其他因素如紧身化纤内裤、公共场所卫生差、性行为传播等。针对特殊人群,孕妇患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糖尿病患者要控好血糖并注意卫生,儿童家长要注意其外阴清洁、选合适内裤、避免滥用抗生素,有症状及时就医。
一、霉菌感染
霉菌是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在人体的阴道内通常处于一种与其他菌群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炎症。比如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像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内的酸碱度也会发生改变,这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增加了感染的几率。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的糖原含量增加,也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得她们更容易受到霉菌的侵袭。
二、个人卫生习惯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重要因素。女性若不注意外阴的清洁,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污垢会积聚在外阴,为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创造条件。部分女性过度清洁,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冲洗阴道,这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阴道内本身存在多种有益菌,它们对维持阴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过度冲洗会将这些有益菌一同清除,从而使阴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增加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的风险。
三、抗生素的使用
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是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抑制阴道内的有益菌群。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有益菌群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当有益菌群被大量抑制后,霉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一些患者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抗生素,或者在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导致治疗不彻底,这都可能破坏阴道内的菌群平衡,进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四、免疫力下降
身体免疫力下降会使机体对霉菌的抵抗力减弱。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调节。过度劳累会消耗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精神压力过大则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当免疫力下降时,阴道局部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无法有效抵御霉菌的入侵,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五、其他因素
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公共场所如游泳池、浴室等,如果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大量的霉菌,女性接触后也可能被感染。此外,性行为也可能传播霉菌。如果性伴侣携带霉菌,在性生活过程中就可能将霉菌传染给女性,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期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更容易患霉菌性阴道炎。患病后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
2.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霉菌性阴道炎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规律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3.儿童:儿童的阴道黏膜比较娇嫩,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外阴清洁,为孩子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不要给孩子滥用抗生素,避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如果孩子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