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引起腹痛的处理需多方面进行,首先要明确病因,感染因素有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一般护理包括调整饮食、腹部保暖、臀部护理;非药物治疗有按摩和专业推拿;药物治疗可使用止泻药物、益生菌,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小婴儿、有基础疾病儿童、过敏体质儿童需格外注意护理和用药;若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明确病因
小儿腹泻引起腹痛的原因众多,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寄生虫感染等;非感染因素有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食物种类等,还有气候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等。明确病因有助于针对性治疗。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起病急,常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细菌感染则可能与不洁饮食有关,大便可能有黏液、脓血等。
二、一般护理
1.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按需哺乳;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将奶粉适当稀释。年龄稍大的儿童,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腹部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孩子的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孩子。也可以给孩子穿上肚兜或腹围,保护腹部免受寒冷刺激,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腹痛。
3.臀部护理:由于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容易刺激臀部皮肤,引起尿布疹。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孩子的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可涂抹护臀膏保护皮肤。
三、非药物治疗
1.按摩:家长可以洗净双手,搓热后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按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痉挛,减轻腹痛症状。
2.推拿:小儿推拿对缓解腹泻和腹痛有一定的帮助。常用的推拿手法有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推上七节骨等。但推拿需要专业的手法和技巧,建议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师进行操作。
四、药物治疗
1.止泻药物:如果腹泻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保护肠黏膜,减少腹泻次数。
2.益生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有助于缓解腹泻和腹痛症状。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3.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需要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婴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较快,在护理和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如果婴儿出现腹泻、腹痛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腹泻和腹痛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对基础疾病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过敏体质的儿童: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询问孩子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果孩子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如果小儿腹泻引起的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出现精神萎靡、高热、频繁呕吐、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