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怎么回事 该如何治疗
骨髓炎是由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骨组织感染性疾病,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因有血源性感染、创伤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蔓延。急性骨髓炎发病急,有高热、局部剧痛等症状;慢性骨髓炎全身症状轻,局部反复破溃流脓。治疗上,药物治疗早期用敏感抗生素,慢性常联合用药;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骨修复手术;还有营养支持与患肢制动等支持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起病急进展快,家长需密切观察;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要控制疾病并防压疮;孕妇用药手术需谨慎,多与妇产科医生沟通。
一、骨髓炎是什么
骨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骨组织感染性疾病,可涉及骨膜、骨皮质、骨髓腔等部位。按病程可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1.病因
血源性感染:致病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扁桃体炎等,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组织,儿童骨髓炎多由此途径引起,儿童干骺端的血管结构特殊,血流缓慢,细菌易在此处沉积繁殖引发感染。
创伤性感染:开放性骨折、骨折手术等导致细菌直接侵入骨组织,引发感染。若伤口处理不及时、清创不彻底,感染风险更高。
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如脓性指头炎、甲沟炎等软组织感染,若未有效控制,炎症可蔓延至附近骨骼,引起骨髓炎。
2.症状
急性骨髓炎: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寒战、乏力等。局部症状包括病变部位的剧痛、红肿、皮温升高,患者常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愿活动患肢。
慢性骨髓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有低热、乏力等。局部症状主要为反复破溃流脓,可形成窦道,排出死骨。患肢可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二、骨髓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在急性骨髓炎早期,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在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之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对于慢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疗周期较长,且常需联合用药。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注意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
2.手术治疗:
清创术:对于急性骨髓炎,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局部形成脓肿,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和清创手术,清除脓液、坏死组织,防止炎症扩散。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需彻底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以促进伤口愈合。
骨修复手术:对于因骨髓炎导致骨缺损的患者,待感染控制后,可考虑进行骨移植、骨搬运等手术,修复骨缺损,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功能。
3.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患者因感染消耗较大,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患肢制动:为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患肢常需采用石膏、支具等进行制动。制动期间,要注意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皮肤情况,避免压疮等并发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髓炎起病急、进展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发现孩子高热、肢体疼痛哭闹等,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肢制动时,要做好护理,避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治疗期间,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要注意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孕妇:孕妇患骨髓炎,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方案应多与妇产科医生沟通,权衡利弊后制定。若需手术,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做好围手术期的监护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