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什么原因
胃出血的原因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胃出血原因包括胃溃疡(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致溃疡侵犯胃壁血管出血,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易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情况、长期大量服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破坏胃黏膜屏障致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使曲张静脉受因素影响破裂出血)、胃癌(癌组织侵犯血管出血,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风险增加)、胃血管异常(如恒径动脉破裂、先天性血管疾病累及胃黏膜)及其他因素(血液系统疾病致凝血障碍、过敏性紫癜等引起胃肠道黏膜出血);特殊人群中,儿童可能因误食腐蚀性物质等致胃出血,家长要避免儿童误食并及时就医;孕妇可能因孕期生理变化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要注意饮食并及时告知医生不适;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多、用药多增加胃出血风险,需定期体检、合理用药并及时就医。
一、胃出血的原因
1.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溃疡,当溃疡侵犯到胃壁的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是导致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中老年人由于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患胃溃疡并引发胃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以及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发生胃出血的可能性更大。
2.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败血症、颅内病变等应激情况,可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坏,也会造成胃黏膜糜烂和出血。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出血。酗酒也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和出血。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见于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当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或受到粗糙食物摩擦、胃酸反流腐蚀等因素影响时,曲张的静脉就容易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往往量大且凶猛。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需要特别警惕这种情况。
4.胃癌:胃癌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早期胃癌出血一般较少,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中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有胃癌家族史、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的人群,患胃癌并发生胃出血的风险增加。
5.胃血管异常:如胃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是由于胃黏膜下的恒径动脉在黏膜糜烂或溃疡的基础上发生破裂出血,其特点是出血突然、量大,病情凶险。此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先天性血管疾病也可累及胃黏膜,导致胃出血。
6.其他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胃出血的风险。还有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引起胃肠道黏膜出血。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误食腐蚀性物质、应激性溃疡等原因引起。家长应注意将危险物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儿童误食。如果儿童出现腹痛、呕吐、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胃肠道等原因,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而引起胃出血。孕妇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服用多种药物也增加了胃出血的风险。老年人应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如果出现头晕、乏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