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特有的体征
关节脱位特有的体征包括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形成“方肩”)、弹性固定(如肘关节后脱位伸屈有弹性阻力)、关节盂空虚(如髋关节后脱位原关节处有空虚感);特殊人群在关节脱位时有不同情况,儿童可能合并骨骺损伤且表述能力有限,复位后要做好固定等;老年人易合并骨折且恢复慢,要预防并发症;孕妇治疗要考虑胎儿安全,避免辐射检查;运动员脱位后不能过早恢复运动,要针对性训练并加强保护;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恢复困难,治疗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关节脱位特有的体征
1.畸形: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变长或缩短等畸形,与健侧不对称。关节的正常骨性标志发生改变,这是由于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被破坏,骨端位置发生改变所致。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肩部失去正常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形成“方肩”畸形,这是因为肱骨头脱出于喙突下,原关节处空虚。
2.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韧带可将脱位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动活动时有一种抵抗和弹性的感觉。这是由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试图将关节维持在脱位后的位置,同时关节囊、韧带等结构的限制也使得肢体在一定范围内有弹性的固定。如肘关节后脱位时,肘部呈半屈曲位,伸屈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有弹性阻力。
3.关节盂空虚:脱位后可在体表摸到原关节盂处空虚。正常情况下,关节头位于关节盂内,关节结构完整。当发生脱位时,关节头离开关节盂,使得关节盂处的正常饱满感消失,可通过触诊明显感觉到空虚。例如髋关节后脱位时,在臀部可摸到脱出的股骨头,而原来的髋关节处则有空虚感。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相对薄弱。在发生关节脱位时,除了上述体征外,由于其骨骺未闭合,可能会合并骨骺损伤。而且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和程度。家长在发现孩子肢体活动异常、哭闹不止时应及时就医。在关节复位后,由于儿童好动,需要做好固定和保护,避免再次脱位,同时要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肢体血运。
2.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关节脱位时容易合并骨折。而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差,关节复位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应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生理变化,关节和韧带会相对松弛,增加了关节脱位的风险。在发生关节脱位时,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辐射影响的检查方法,如X线等。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孕妇的身体负担,避免因固定或康复锻炼不当影响孕妇的身体平衡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4.运动员:运动员由于经常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发生关节脱位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关节脱位后,运动员往往希望尽快恢复运动。但过早恢复运动可能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增加再次脱位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因此,运动员在关节脱位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在康复过程中要进行针对性的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待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后,再逐步恢复运动。同时,在今后的运动中要加强关节的保护,如佩戴护具等。
5.有基础疾病者: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关节脱位后恢复相对困难。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影响伤口愈合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增加感染的风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身关节存在病变,关节结构和功能已经受到影响,发生脱位后治疗和康复更加复杂。对于这类人群,在治疗关节脱位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关节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