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掌骨骨折需要怎么治疗
第五掌骨骨折治疗方法多样且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非手术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移位不明显骨折,能为愈合创造稳定环境,多数患者效果良好;经皮穿针固定用于轻度移位且不适合切开复位者,创伤小,并发症低。手术治疗方面,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移位明显等复杂骨折,可早期锻炼但有感染等风险;髓内钉固定用于掌骨干骨折,对血运破坏小,但技术要求高且取内固定复杂。特殊人群中,儿童倾向保守治疗,需密切观察外固定;老年人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注意外固定时间,手术要防并发症;孕妇避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与检查,保守选合适外固定材料,手术选合适孕周并评估风险。
一、非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骨折断端移位不明显、对线良好的情况。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之后使用石膏、夹板或支具等进行外固定。外固定能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研究表明,对于此类简单骨折,正确的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手部功能恢复。例如在一些临床观察中,约70%80%符合条件的患者经该方法治疗后,骨折在36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手部功能也基本不受限。
2.经皮穿针固定
对于部分骨折有轻度移位,但尚不适合切开复位的情况,可采用经皮穿针固定。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细针经皮肤穿入骨折部位,起到固定骨折断端的作用。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能减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利于骨折愈合。相关研究显示,该方法在特定类型的第五掌骨骨折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5%10%,且能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
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或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及软组织,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复位,然后使用钢板和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钢板螺钉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患者早期进行手部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治疗复杂的第五掌骨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可达80%90%,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能存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风险,发生率约为10%15%。
2.髓内钉固定
对于一些掌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也是一种选择。髓内钉通过骨髓腔对骨折进行固定,具有中心性固定的优点,能较好地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与钢板螺钉固定相比,髓内钉固定对骨折周围血运破坏相对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有研究指出,髓内钉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与钢板螺钉固定相近,但在术后早期手部肿胀程度可能相对较轻,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然而,髓内钉固定技术要求较高,且取出内固定时相对复杂。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骨骼具有生长塑形能力,对于轻度移位的第五掌骨骨折,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外固定。但儿童好动,外固定后需密切观察,防止因活动导致外固定松动或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外固定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手部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建议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及外固定情况。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时,因老年人可能存在关节僵硬等基础问题,外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重关节功能障碍,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提前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治疗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3.孕妇
孕妇发生第五掌骨骨折,应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及放射性检查。保守治疗时,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外固定材料。若必须手术,应选择在对胎儿影响最小的孕周进行,并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中、术后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