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致异常子宫出血且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妇科疾病,症状表现包括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频发、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量异常(如经量过多、过少)及其他伴随症状(如贫血相关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表现,青春期女性情绪波动大等,育龄期女性影响受孕等,围绝经期女性伴更年期症状及需防子宫内膜病变)。
一、定义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而非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引起。
二、症状表现
(一)月经周期紊乱
1.月经频发: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例如,原本月经周期为30天左右,现在提前到20天左右来一次月经。这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卵泡发育及排卵异常,进而影响了月经周期的正常调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月经频发;而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不稳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2.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超过35天。有的女性可能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这也是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失调的表现,激素水平的波动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3.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比如,经期可能持续十几天,而且经量时多时少,有时大量出血,有时又只是少量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受到异常的激素刺激,导致其不规则脱落和出血。
(二)月经量异常
1.经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80ml。大量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经量过多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增厚,脱落时出血量大,这与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有关。不同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女性可能是由于无排卵导致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从而引起经量过多;育龄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紊乱或子宫肌瘤等因素(但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经量过多;围绝经期女性则多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失衡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有关。
2.经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20ml。经量过少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功能低下,子宫内膜增生不足等原因引起。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度节食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经量过少。对于青春期女性,可能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经量过少;育龄期女性若有内分泌紊乱、多次人工流产史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经量过少的情况。
(三)其他伴随症状
1.贫血相关症状:长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导致贫血的女性,会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活动后心慌气短症状可能会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原本可以正常爬楼梯的女性,现在爬几层楼梯就会感到明显的心慌气短。不同年龄的贫血患者,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孕妇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等。
2.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表现
青春期女性:除了月经周期和经量异常外,可能还伴有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因为青春期女性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变化阶段,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紊乱可能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且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育龄期女性:可能会因为月经紊乱影响受孕,导致生育计划受到影响。同时,长期的月经异常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出现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例如,有些育龄期女性因为经量过多导致每次月经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休息和恢复,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
围绝经期女性:除了月经紊乱外,还可能伴有潮热、盗汗、睡眠障碍等更年期症状。这是因为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除了影响月经外,还会引起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而且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围绝经期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女性,需要更加重视,及时排除器质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