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胃痛
引发胃痛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饮食、精神、疾病三方面,不同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饮食因素有不规律饮食打乱胃消化节律、刺激性食物直接刺激胃黏膜、酗酒损伤胃黏膜;精神因素包括长期精神紧张影响神经系统对胃的调节、情绪波动影响胃正常功能;疾病因素涵盖胃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胃黏膜娇嫩要注意饮食规律卫生,出现胃痛仔细观察、避免随意用药;老年人胃功能减退,饮食要清淡易消化,用药注意相互作用,胃痛及时排查严重疾病;孕妇孕期子宫压迫胃部,要少食多餐,胃痛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咨询医生。
一、饮食因素
1.不规律饮食:有些人饮食时间不固定,饥一顿饱一顿,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胃在该排空时没有排空,继续分泌胃酸,刺激胃黏膜;在该分泌消化液时又没有食物可消化,长此以往,易引发胃痛。例如,上班族因工作忙碌常常错过正常饭点,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刺激性食物:大量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刺激胃黏膜,使其充血、水肿;生冷食物会导致胃平滑肌痉挛,引起胃痛。比如,大量食用冰淇淋、辣椒后,很多人会感到胃部不适。
3.酗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壁,引发炎症和溃疡,从而出现胃痛症状。而且酒精还会刺激胃酸分泌,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二、精神因素
1.长期精神紧张: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的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发胃痛。例如,面临重大考试或工作压力过大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情绪波动:突然的情绪变化,如愤怒、悲伤等,也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情绪波动会导致胃部血管收缩,胃黏膜缺血,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引发胃痛。
三、疾病因素
1.胃溃疡:胃黏膜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下,发生缺损,形成溃疡。胃溃疡患者常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胃痛,疼痛具有节律性,一般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刺激溃疡面,引发炎症反应。
2.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常因食用不洁食物、药物刺激等引起,胃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导致胃痛。慢性胃炎则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等因素引起,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也会出现胃痛症状,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
3.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也可能引起胃部疼痛。除了胃痛,患者还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胃酸反流会刺激食管和胃的黏膜,引起炎症和疼痛。
4.胃息肉: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的息肉一般无症状,但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痛。同时,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恶变时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侵犯,加重疼痛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胃黏膜比较娇嫩,饮食上要更加注意规律和卫生。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零食和刺激性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儿童出现胃痛,要仔细观察症状,避免随意用药。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的胃功能减退,消化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胃痛。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果出现胃痛,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疾病。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胃部,导致胃部不适。孕妇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如果出现胃痛,应避免自行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及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