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怎么引起的
急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如非甾体抗炎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部分抗生素刺激胃黏膜、抗肿瘤药损害正常胃黏膜细胞)、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使机体应激影响胃黏膜,精神心理因素影响胃肠道调节)、酒精因素(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因素(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胃黏膜)以及其他因素(食物过敏累及胃肠道、放射治疗损伤胃黏膜),且不同因素在不同年龄段、性别等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风险存在差异。
一、药物因素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它们会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受抑制后,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减弱,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从而引发急性胃炎。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胃黏膜本身修复能力下降,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2.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可能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引起急性胃炎。儿童使用抗生素时,由于其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药物刺激而引发急性胃炎。
3.抗肿瘤药:此类药物毒性较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胃黏膜细胞产生损害,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急性胃炎。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胃黏膜修复能力也差,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应激因素
1.严重创伤:如车祸、大面积烧伤等,身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时,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受损,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发急性胃炎。老年人和儿童在遭受严重创伤后,由于身体机能和修复能力的差异,发生急性胃炎的几率和症状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恢复较慢,症状相对较重;儿童则可能因不能准确表达不适而延误诊断。
2.大手术:手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大型手术,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在此期间,胃黏膜可能因缺血、缺氧等原因受到损伤,引发急性胃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手术后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管收缩,从而增加急性胃炎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精神心理因素影响下发生急性胃炎的情况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等因素更容易受到影响;老年人则可能因退休、家庭变故等精神因素诱发急性胃炎。
三、酒精因素
酒精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引发急性胃炎。饮酒量和饮酒频率与急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饮酒或长期酗酒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不同性别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同,一般来说,女性对酒精更为敏感,相同饮酒量下,女性发生急性胃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四、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感染胃黏膜后,会产生毒素,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胃炎。儿童由于卫生习惯较差,更容易感染细菌,引发急性胃炎。
2.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急性胃炎。在病毒流行季节,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发病。
五、其他因素
1.食物过敏: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食用后会引发过敏反应,累及胃肠道,导致胃黏膜炎症,引发急性胃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食物过敏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更容易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成年人则可能对海鲜、坚果等食物过敏。
2.放射治疗:腹部接受放射治疗时,射线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细胞变性、坏死,引发急性胃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