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跟骨骨折康复分初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及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康复初期要严格制动与固定,观察患肢情况,抬高患肢并做好疼痛管理;中期需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调整饮食,定期复查;后期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负重行走,穿合适鞋子,避免剧烈运动并做好心理调节;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注意安全,儿童要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孕妇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并加强患足护理。
一、康复初期注意事项
1.制动与固定:跟骨骨折后,医生通常会使用石膏、支具或进行手术内固定。患者务必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制动,避免过早活动骨折部位,以防骨折移位,影响愈合。年龄较大的患者,骨骼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延长制动时间;而年轻患者虽愈合能力强,但也不可擅自提前活动。
2.观察患肢情况:密切关注患足的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若肿胀加剧、疼痛难忍、皮肤发紫或温度异常,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或出现感染,应及时告知医生。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较差,更需特别留意患足情况。
3.抬高患肢:休息时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在脚下垫软枕,保持舒适的抬高角度。
4.疼痛管理:疼痛是骨折后的常见症状。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调整体位、冷敷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若疼痛剧烈,可按医嘱服用止痛药物。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种类,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疼痛。
二、康复中期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开展康复训练。早期以肌肉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如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改善,可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运动。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但也要注意避免受伤。
2.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愈合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要注意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定期复查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后期注意事项
1.负重与行走:在骨折基本愈合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负重行走。初期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逐渐增加患足的负重。肥胖患者体重较大,对跟骨的压力也大,负重行走要更加谨慎,逐步增加负荷。
2.穿合适的鞋子:选择具有良好支撑和缓冲性能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过硬的鞋子,减轻跟骨的压力。扁平足或高弓足患者更要选择合适的矫形鞋垫和鞋子。
3.避免剧烈运动:在骨折完全愈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防止再次损伤跟骨。运动员等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恢复运动前要经过专业评估。
4.心理调节:跟骨骨折的康复过程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参加社交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跟骨骨折后愈合时间较长,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强度。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再次摔倒。
2.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较快,但要注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康复训练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对生长板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3.孕妇:孕妇跟骨骨折后,治疗和康复会受到孕期生理变化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和治疗方法对胎儿的影响。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
4.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跟骨骨折后愈合难度增加,且易出现并发症。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密切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加强患足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