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胃肠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症状方面,消化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减退;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发热、头痛、寒战、脱水、电解质紊乱、体重下降等。治疗上,一般治疗需卧床休息,饮食先选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再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治疗针对感染性胃肠炎,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还可用止泻、解痉止痛、止吐等药物。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慎用部分药物;老年人考虑基础疾病影响,用药谨慎;孕妇尽量非药物治疗,用药选对胎儿安全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除常规治疗外要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用预防性抗生素。
一、胃肠炎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通常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呕吐。腹泻也是常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严重者一天腹泻可达十余次。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绞痛等。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
2.全身症状:病情较轻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身体疲倦、没有精神。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同时伴有头痛、寒战等症状。由于频繁呕吐和腹泻,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口干、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若脱水严重且未及时纠正,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情况。长期或严重的胃肠炎还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身体营养状况变差。
二、胃肠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饮食方面,在症状较轻时,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小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随着症状缓解,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因呕吐和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以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药物治疗:对于感染性胃肠炎,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若是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针对腹泻症状,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对于腹痛严重者,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颠茄片等,缓解胃肠道痉挛。若呕吐症状明显,可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患胃肠炎后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应慎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若儿童出现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若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的退烧药。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若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胃肠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含糖的补液产品。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孕妇:孕妇患胃肠炎时,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若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胃肠炎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治疗时,除了针对胃肠炎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要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的扩散,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