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出现哪些症状说明感染了
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感染症状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局部症状有手术切口周围红肿且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异常渗液及切口破溃,不同人群如老人、年轻人、糖尿病患者等表现有差异;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寒战、食欲不振,不同年龄段和特殊情况(如生理期女性、有慢性疾病患者)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不同。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明确感染及病原体并治疗,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清洁、按时换药、加强营养以促进愈合和降低感染风险。
一、局部症状
1.红肿: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正常情况下,术后切口周围可能会有轻微的红肿,但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若红肿范围不断扩大,且颜色鲜红,说明炎症在发展,极有可能是感染的表现。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炎症反应,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从而导致皮肤发红、肿胀。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力较低的患者,或者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红肿可能会更明显且不易消退。
2.疼痛:感染会导致切口处疼痛加剧。术后短期内切口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但通常会在几天内逐渐减轻。如果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持续加重,或者原本已经减轻的疼痛又突然加剧,疼痛性质可能为跳痛、刺痛或胀痛,那么很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年轻女性可能对疼痛更为敏感,在描述疼痛时可能会更详细;而一些老年患者可能由于对疼痛的耐受性较高,容易忽视疼痛的变化,家属应格外关注。
3.发热: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也是感染的一个重要迹象。可以用手触摸切口周围皮肤,若感觉比周围正常皮肤明显发烫,甚至伴有全身发热症状,就需要警惕感染。这是因为细菌在局部繁殖产生的毒素会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家长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4.渗液:切口处可能会有异常的渗液。正常情况下,术后切口会有少量清亮的渗出液,但如果渗出液的量增多,颜色变为黄色、绿色或伴有异味,质地变得粘稠,这很可能是感染导致的脓性分泌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切口愈合慢,更容易出现渗液,且渗液不易干燥,容易滋生细菌,加重感染。
5.破溃: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切口可能会出现破溃。皮肤和组织在炎症的持续侵蚀下,会逐渐失去完整性,形成破溃面,甚至可能有坏死组织脱落。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破溃愈合的难度更大,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全身发热是感染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体温可升高至38℃甚至更高,且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对发热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体温上升较快,容易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可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热的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全身症状可能更严重,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导致原有病情恶化。
2.乏力: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炎症反应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女性在生理期进行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术后感染出现乏力症状时,可能会因为失血等原因使乏力感更明显。
3.寒战:部分患者会出现寒战的症状,表现为不由自主地发抖。这是身体体温调节中枢对感染的一种反应,通过肌肉收缩产热来升高体温。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寒战可能会更频繁、更剧烈。
4.食欲不振:感染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患者可能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明显减少。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食欲不振而影响营养摄入,不利于身体恢复,家长可以尝试为孩子提供一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当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分泌物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循医嘱按时换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以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