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乳腺癌早期症状
炎性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同人群的症状鉴别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症状包括皮肤改变(红肿、增厚、溃疡)、乳房疼痛(隐痛或刺痛、牵涉痛)、乳房肿块(可触及或不可触及)、乳头改变(溢液、回缩或凹陷);不同人群需注意将炎性乳腺癌症状与自身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相鉴别,如年轻女性护肤品或内衣刺激、肥胖女性脂肪掩盖、长期吸烟影响血液循环等;特殊人群中,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出现症状需格外留意,及时就医检查。
一、皮肤改变
1.皮肤红肿:炎性乳腺癌早期,乳房皮肤会出现大片的红肿,类似急性炎症。这种红肿通常范围较大,颜色可从淡红色至暗红色不等。一般皮肤温度会升高,类似于炎症反应时的局部表现。年轻女性如果生活中经常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或紧身内衣,可能会因刺激导致乳房局部皮肤改变,需注意区分。有乳腺病史的患者出现皮肤红肿时更要警惕,应及时就医检查。
2.皮肤增厚:皮肤可呈现橘皮样或鹅卵石样外观。这是由于癌细胞侵犯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皮肤水肿和增厚。肥胖女性乳房脂肪较多,可能会掩盖皮肤增厚的表现,更需仔细观察。长期吸烟的女性,乳房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受到影响,增加了炎性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当出现皮肤增厚时要高度重视。
3.皮肤溃疡: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皮肤小溃疡,边界不清,有渗液或出血。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乳房皮肤出现溃疡后愈合缓慢,且容易合并感染,需特别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二、乳房疼痛
1.隐痛或刺痛:早期乳房可能出现隐痛或刺痛感,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的女性,内分泌可能失调,会出现乳房胀痛等类似症状,但炎性乳腺癌的疼痛通常较为持续且可能逐渐加重。有乳腺增生病史的患者,本身就可能有乳房疼痛,若疼痛性质发生改变,如疼痛加剧、持续时间延长等,要警惕炎性乳腺癌的可能。
2.牵涉痛:疼痛可能会牵涉到腋窝、肩部、背部等部位。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出现牵涉痛时可能不会及时察觉,家人应多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经常进行上肢剧烈运动的女性,可能因肌肉劳损出现肩部、背部疼痛,需与炎性乳腺癌的牵涉痛相鉴别。
三、乳房肿块
1.可触及肿块:部分患者早期可在乳房内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青春期女性乳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肿块,一般质地较软,边界相对清晰,与炎性乳腺癌的肿块不同。哺乳期女性乳房可能有乳汁淤积形成的肿块,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乳汁排出,若肿块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2.不可触及肿块:有些患者乳房外观有改变,但触摸时可能没有明显肿块。这就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发现病变。绝经后女性乳房组织萎缩,即使有较小的病变也可能不易被察觉,定期进行乳腺筛查非常重要。
四、乳头改变
1.乳头溢液:乳头可能出现血性、浆液性或水样溢液。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需要引起重视。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女性,如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出现乳头溢液的副作用,需详细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鉴别溢液的原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出现乳头溢液时更要警惕炎性乳腺癌的可能。
2.乳头回缩或凹陷:癌细胞侵犯乳头下方组织,可导致乳头回缩或凹陷。先天性乳头凹陷的女性,若乳头凹陷程度突然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检查。经常佩戴过紧胸罩的女性,可能会因外力压迫导致乳头暂时回缩,需注意正确佩戴胸罩,避免过度压迫。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由于乳房生理变化较大,出现上述症状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正常生理现象,需格外留意症状的变化。若怀疑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乳房异常症状的概率较低,但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排除疾病的可能。同时,避免对孩子乳房进行不恰当的挤压和刺激。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症状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准确,家属要多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定期带老人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