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状腺旁腺瘤
甲状旁腺瘤是起源于甲状旁腺的肿瘤,会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打破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主要分为良性的甲状旁腺腺瘤和恶性的甲状旁腺癌;病因与遗传因素(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及颈部放射治疗史有关;症状包括高钙血症相关症状、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等;诊断依靠血液和尿液检查及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或复发者可用药物控制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权衡手术利弊,孕妇则需多科室共同制定方案,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一、定义
甲状旁腺瘤是一种起源于甲状旁腺的肿瘤,甲状旁腺是位于甲状腺附近的小内分泌腺,正常情况下,甲状旁腺能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其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和血磷水平的稳定。当甲状旁腺发生肿瘤时,会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进而打破体内钙、磷代谢的平衡。
二、分类
甲状旁腺瘤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甲状旁腺瘤即甲状旁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旁腺肿瘤类型,它生长缓慢,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恶性甲状旁腺瘤为甲状旁腺癌,相对少见,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还可能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三、病因
目前甲状旁腺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发现一些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遗传因素方面,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患者患甲状旁腺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颈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群,甲状旁腺细胞受到辐射损伤后,发生肿瘤的几率也会升高。
四、症状
甲状旁腺瘤导致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会引起一系列症状。高钙血症相关症状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乏力、肌肉无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长期的高钙血症还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导致多尿、口渴,易形成肾结石,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骨骼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骨痛、骨质疏松,严重时甚至发生骨折。另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五、诊断
1.血液检查: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甲状旁腺瘤患者通常会出现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同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情况。
2.尿液检查:检测尿钙、尿磷等,了解患者的钙、磷排泄情况,辅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甲状旁腺的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放射性核素显像能更准确地显示甲状旁腺的功能和形态,帮助定位肿瘤。CT、MRI等检查对于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转移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
1.手术治疗:是甲状旁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良性甲状旁腺腺瘤,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多数患者可治愈,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恢复正常。对于甲状旁腺癌,手术范围通常更大,可能需要切除部分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2.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如使用降钙素、双膦酸盐等药物降低血钙水平,缓解高钙血症相关症状。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甲状旁腺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其骨骼和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高钙血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时要更加谨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权衡手术的利弊。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钙水平和症状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患甲状旁腺瘤时,高钙血症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等问题。在治疗上需要妇产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尽量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病情较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严重,必要时可在合适的孕周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需要充分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