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妇科炎症,其临床表现有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需消除诱因、局部或全身用药;预防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注意性生活卫生、合理用药及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概述
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妇科炎症。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它存在于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但当局部环境改变等因素导致其大量繁殖时,就会引发炎症。
二、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阴道瘙痒:这是较为突出的症状,瘙痒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往往会感觉阴道及外阴部位奇痒难耐,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尤其在夜间可能会更加明显。
白带异常:白带增多,质地通常较为稠厚,呈白色豆腐渣样或凝乳状。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后,阴道局部的上皮细胞和分泌物发生改变所致。
其他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灼热感、性交疼痛等症状,若炎症波及尿道,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2.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是其常见诱因之一,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阴道内环境改变,从而引发炎症,且在经期前后、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发病。
孕期女性: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升高,阴道局部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所以孕期女性患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需要特别关注和谨慎处理。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也容易滋生白色念珠菌,从而增加了患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风险,且病情相对较难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肉眼观察阴道及外阴的情况,可发现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有白色膜状物附着,去除膜状物后可见黏膜糜烂、溃疡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白色念珠菌的菌丝或孢子。通过对白带中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还能辅助判断炎症的程度。例如,白细胞增多往往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真菌培养:对于症状不典型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是否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并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
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复发风险。
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
2.局部用药为主
抗真菌药物:可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将药物放置于阴道深部,通过局部作用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例如,克霉唑制剂通常每晚1粒,塞入阴道深部,连续使用7日;或每日1粒,连续使用3日。
3.全身用药
对于未婚女性、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口服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洗,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清洗时应注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
选择透气性好、棉质的内裤,并勤换内裤,换洗的内裤应放在阳光下暴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杀菌。
2.注意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阴,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时可使用安全套,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3.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雌激素
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必须使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注意观察阴道菌群变化。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时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4.增强机体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维持阴道内的菌群平衡,降低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