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检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询问月经史、痛经情况、婚育史、家族史及相关手术史;体格检查,有妇科检查(双合诊或三合诊、肛诊)和全身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MRI、CT;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CA125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特殊检查,即腹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同时针对青春期女性、孕期女性、老年女性和有过敏史患者等特殊人群给出检查的温馨提示。
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还会询问痛经情况,了解痛经的起始时间、程度、是否进行性加重等,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同时了解患者的婚育史,如是否有不孕史等,该病可能导致不孕。此外,家族史也很重要,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对于有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二、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双合诊或三合诊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子宫的大小、位置及活动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可能后倾固定。还能触摸到盆腔内的结节、包块,这些结节多位于子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质地较硬,有触痛。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妇科检查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而对于未婚女性,可能需采用肛诊进行初步评估。
2.全身检查: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异常结节等,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如腹壁切口、会阴侧切伤口等。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经阴道B超对于发现盆腔内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一般囊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内部可见密集点状回声。B超检查对患者无创伤,可多次重复进行,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
2.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用。
3.CT检查:可用于观察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如肺部、肠道等部位的病变。不过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备孕或怀孕的女性应慎用。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清CA125测定: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其特异性不强,其他一些妇科疾病如卵巢癌、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一般来说,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水平可能轻度升高,而重度患者升高可能更明显。动态监测CA125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抗子宫内膜抗体: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子宫内膜抗体,该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五、特殊检查
1.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病变情况,如异位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腹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一般适用于诊断不明确、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不孕等情况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检查。
2.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病理检查能明确诊断是否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还能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其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检查时应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方法,如B超检查等。检查前要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情绪。孕期女性进行检查需谨慎,避免使用有辐射的检查方法,如CT等,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老年女性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有创检查如腹腔镜检查前,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确保检查安全。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造影剂等检查药物时,要提前告知医生,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