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包括典型症状、伴随症状,不同特殊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典型症状有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伴黏液或脓血,长期会致营养吸收障碍)、腹痛(多在左下腹或下腹部,性质多样,进食后或排便前加重、排便后缓解,部分伴腹胀)、便血(轻重不一,重者可致贫血);伴随症状有消化不良、里急后重、全身症状(严重或病程长时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全身症状易出现,治疗需谨慎关注药物反应及给予营养支持;儿童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优先非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孕妇要考虑对胎儿影响,尽量非药物治疗,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安全药物,同时注意休息和心情。
一、典型症状
1.腹泻:这是慢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轻者每天35次,重者可达数十次。粪便性状改变,多为稀便、软便,严重时可为水样便,还可能伴有黏液或脓血。黏液便通常是肠黏膜炎症渗出所致,而脓血便则提示肠道黏膜有较为严重的损伤和出血。长期腹泻会导致患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
2.腹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左下腹或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感腹部不适,重者疼痛难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腹痛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或排便前加重,排便后可缓解。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腹胀感,腹部有明显的饱胀不适。
3.便血:便血的情况可轻可重,轻者仅在粪便表面附有少量血丝或鲜血,重者可出现大量便血,甚至导致贫血。便血的原因主要是肠道黏膜受损、血管破裂出血。长期少量便血可能不易被察觉,但会逐渐导致患者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而大量便血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二、伴随症状
1.消化不良: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食物在肠道内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导致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与肠道炎症刺激、胃肠蠕动紊乱有关,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身体恢复。
2.里急后重: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少,且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这是因为直肠和肛门受到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神经敏感性增加,不断产生便意。里急后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3.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7.5℃38℃之间,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消瘦和乏力则是由于长期腹泻导致营养物质丢失、吸收不良,以及机体消耗增加所致。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结肠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老年人的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给予更多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2.儿童:儿童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除了腹泻、腹痛等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的肠道炎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在治疗儿童慢性结肠炎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3.孕妇:孕妇患慢性结肠炎时,除了要关注自身的症状外,还要考虑疾病对胎儿的影响。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尽量采用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果病情严重需要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以利于病情的恢复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