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肱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十分重要,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灵活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同阶段锻炼方法不同,术后早期(12周)以促进血液循环等为主,进行握拳等活动;中期(36周)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开展肘关节屈伸等练习;后期(7周3个月)进行抗阻练习等强化锻炼;康复期(3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体育活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总体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注意疼痛不适,保持正确姿势,可结合物理治疗,还要定期复查以确保锻炼安全有效。
一、肱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肱骨骨折术后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减少关节粘连和僵硬的发生,最大程度恢复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方法
1.术后早期(12周):此阶段骨折部位尚不稳定,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为主。可进行握拳、伸指、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每个动作缓慢进行,每次持续510秒,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同时,可进行肩部的耸肩、轻微的内收和外展活动,但要避免大幅度的运动,防止骨折移位。
2.术后中期(36周):随着骨折部位初步愈合,可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在继续进行握拳、伸指和腕关节活动的基础上,增加肘关节的屈伸练习。可借助健侧手辅助患侧肘关节进行屈伸,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还可进行肩部的前屈、后伸、外旋和内旋练习,同样要循序渐进,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
3.术后后期(7周3个月):此时骨折已基本愈合,可进行更加强化的功能锻炼。进行抗阻练习,如使用握力器增加手部握力,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和肘部的力量训练。逐渐增加活动的重量和难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进行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包括肩部的环转运动、肘关节的旋转运动等,以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4.术后康复期(3个月后):此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上肢的功能,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如穿衣、梳头、拿取物品等,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也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保护,防止再次受伤。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肱骨骨折术后的恢复能力较强,但骨骼仍在生长发育阶段。在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二次损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锻炼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锻炼的强度和时间,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功能锻炼时,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锻炼前可适当进行热身活动,如缓慢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拉伸。锻炼过程中如有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3.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考虑自身疾病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诱发心血管事件。在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
四、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功能锻炼要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范围,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因过度锻炼导致骨折移位或损伤周围组织。
2.注意疼痛和不适:锻炼过程中如出现疼痛或不适,应适当调整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愈合不良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3.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错误的动作导致关节损伤或影响锻炼效果。可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4.结合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可结合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锻炼效果。
5.定期复查:在功能锻炼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锻炼方案,确保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