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什么意思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早期乳腺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其病因与遗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乳头溢液或可触及肿块。诊断依靠乳腺钼靶摄影、超声、MRI及组织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还包括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不同人群如年轻、老年及有家族遗传史者有特殊考虑,预后较好但有复发风险,预防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筛查。
一、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定义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一种早期乳腺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尚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它处于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也被称为导管内癌。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会增加患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风险。激素水平异常也与发病密切相关,长期暴露于高水平雌激素环境中,会刺激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引发癌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多数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是在乳腺筛查中,如乳腺钼靶摄影、乳腺超声检查或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可能为血性、浆液性或淡黄色。少数患者可触及乳腺肿块,肿块一般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
四、诊断方法
1.乳腺钼靶摄影: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很多乳腺导管原位癌表现为簇状微小钙化。
2.乳腺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有助于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并判断其性质。
3.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尤其适用于对钼靶和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的患者。
4.乳腺组织活检:是确诊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空芯针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乳腺局部切除术和全乳房切除术。乳腺局部切除术适用于病灶较小、局限的患者,术后需进行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全乳房切除术适用于病灶范围较大、多中心性病变或有保乳禁忌证的患者。
2.放疗:在乳腺局部切除术后进行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放疗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3.内分泌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常用药物有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六、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年轻患者:年轻患者通常有较长的预期寿命,在治疗方案选择上需综合考虑生育需求。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尽量保留乳房的外观和功能,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在治疗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可考虑采取卵巢保护措施。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单纯内分泌治疗。
3.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对于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若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除了积极治疗当前疾病外,其亲属也应进行相关的遗传咨询和筛查,以早期发现和预防乳腺癌。
七、预后情况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但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复发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手术切缘情况、是否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定期复查对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至关重要,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
八、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保持心情舒畅,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定期进行乳腺筛查,建议女性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摄影检查,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提前开始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