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引起发烧怎么办
这是一份关于急性乳腺炎发烧的综合处理指南,涵盖评估病情、非药物降温、药物治疗、针对急性乳腺炎治疗、生活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评估病情需判断发烧程度和观察伴随症状;非药物降温有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穿着和环境等方法;体温超38.5℃或不适时可药物降温,不同人群用药有注意事项;急性乳腺炎治疗包括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和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生活护理需注意饮食、休息、活动和乳房护理;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儿童在治疗时各有需关注的要点。
一、评估病情
1.判断发烧程度: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明确发烧程度。低热指体温在37.3℃38℃;中度发热为38.1℃39℃;高热是39.1℃40℃;超高热则超过41℃。不同程度的发烧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2.观察伴随症状:除发烧外,要留意是否有乳房疼痛、红肿、硬块,以及是否有寒战、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若乳房疼痛剧烈、红肿范围扩大、有波动感,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形成了乳腺脓肿。
二、非药物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患者,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使用退热贴,方便且能持续降温。此外,温水擦浴也是常用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上述大血管丰富处,每次擦拭时间约1015分钟。
2.补充水分:发烧会使身体水分散失增加,因此要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或果汁等,以防止脱水,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散热。
3.调整穿着和环境: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三、药物治疗
1.适用情况:当体温超过38.5℃,或患者因发烧感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药物降温。
2.常用药物: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在用药时需注意年龄禁忌,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
3.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前也需咨询医生,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
四、针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1.排空乳汁:这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关键。可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促进乳汁排出。若婴儿吸吮力不足,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每次哺乳或吸奶后,尽量将乳汁排空,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炎症。
2.抗生素治疗:如果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使用抗生素期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确保治疗效果。
3.手术治疗:若乳腺脓肿形成,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将脓肿内的脓液排出,促进炎症消退。
五、生活护理与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乳房疼痛。
3.乳房护理: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穿过紧的内衣,选择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减少对乳房的压迫。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妇患急性乳腺炎引起发烧时,不仅要关注自身病情,还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可继续哺乳,因为乳汁中含有的抗体有助于婴儿抵抗感染。但如果使用了某些可能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暂停哺乳。
3.儿童:儿童患急性乳腺炎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家长要格外注意。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降温时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保证其充足的睡眠。



